【题解】
本条论良知功夫之无执着。王阳明主张事上磨炼,但功夫之前要立定良知本体,这样就不会执着于外物,一切依良知而行,物来顺应,一过而不留,无执着,无助忘,无适无莫。
黄勉之问:“‘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1,事事要如此否?”
先生曰:“固是事事要如此,须是识得个头脑乃可。义即是良知,晓得良知是个头脑,方无执着。且如受人馈送,也有今日当受的,他日不当受的,也有今日不当受的,他日当受的2。你若执着了今日当受的,便一切受去,执着了今日不当受的,便一切不受去,便是‘适’‘莫’,便不是良知的本体,如何唤得做义?”
【注释】
【译文】
黄勉之问:“《论语》中‘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事事都要如此吗?”
先生说:“固然是事事要如此,也必须是要先知道一个重点才可以。义,就是‘良知’,知道‘良知’是个重点,才没有执着。就像接受别人的馈赠,有今天应当接受,他日不该接受的,也有今天不该接受,他日应该接受的。你如果执着于今天应该接受的,就接受所有的馈赠,执着于今天不该接受的,就所有馈赠都不接受,这就是‘适’和‘莫’,就不是良知的本体了,怎么能叫做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