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本条论“诚”。诚既是良知的本然状态,亦是其明觉状态,都是指其不杂人伪的状态。从本体发用而言,“至诚”就是要依良知而行,无私意间隔。“前知”之心则是意必固我,便是私。
或问“至诚”“前知”1。
先生曰:“诚是实理,只是一个良知。实理之妙用流行就是神,其萌动处就是几,‘诚、神、几,曰圣人’2。圣人不贵前知,祸福之来,虽圣人有所不免。圣人只是知几,遇变而通耳。良知无前后,只知得见在的几,便是一了百了。若有个前知的心,就是私心,就有趋避利害的意。邵子必于前知3,终是利害心未尽处。”
【注释】
【译文】
有人请教《中庸》里的“至诚”“前知”。
先生说:“诚是实在的道理,只是一个良知。实在道理奇妙作用流行起来就是神,它的萌动处就是几,就像周敦颐说的‘具备诚、神、几的就是圣人’。圣人并不贵在能够先知,祸福的发生,即使是圣人也无法免除。圣人只是明白事物发展的规律,遇到变化能够随机应变而已。良知不分前后,只要明白现在的规律,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了。假若有想要事先知道的心,就是私心,就有趋利避害的心意。邵子一定要追求先知,终究是利害私心没有完全驱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