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本条解“性一”。在阳明心学,心即性,性即理。性一即是肯定心一,心一即是肯定理一。从心本体出发,由四德而四端,皆是心之发用,因所指不同而异,理一万殊,故孙奇逢评曰:“一性字分明,万理灿然。”从性一出发,功夫便是尽心尽性。本条是王阳明论性的重要语录之一,所涉理学范畴亦多,或可深体之。

澄问:“仁、义、礼、智之名,因已发而有?”

曰:“然。”

他日,澄曰:“恻隐、羞恶、辞让、是非1,是性之表德邪2?”

曰:“仁、义、礼、智也是表德。性一而已,自其形体也,谓之天,主宰也,谓之帝,流行也,谓之命,赋于人也,谓之性,主于身也,谓之心。心之发也,遇父便谓之孝,遇君便谓之忠。自此以往,名至于无穷,只一性而已。犹人一而已,对父谓之子,对子谓之父。自此以往,至于无穷,只一人而已。人只要在性上用功,看得一性字分明,即万理灿然3。”

【注释】

【译文】

陆澄问:“仁、义、礼、智的名称,是不是从已表达的情感中得来的?”

先生说:“是的。”

有一天,陆澄又问:“恻隐、羞恶、辞让、是非,是性的表字吗?”

先生说:“仁、义、礼、智也是性的表字。性只有一个,从形体而言就称为天,从主宰而言就称为帝,从流行而言就称为命,赋予人就称为性,主宰身体就称为心。心的发用,遇父便称为孝,遇君便称为忠。以此类推,名称可以无穷无尽,但只一个性而已。就像人就是这么一个人,对于父亲就称为儿子,对于儿子就称为父亲。以此类推,名称可以无穷无尽,但只一个人而已。人只要在性上用功,看得这个‘性’字明白清楚,那么天下万理也就了然。”

Footnotes

  1. 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语自《孟子·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即孟子“四端”。

  2. 表德:语自《颜氏家训·风操》:“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后用以指人的表字或别号。

  3. 灿然:明白,显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