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本条讲“良知”与“七情”的关系。在阳明心学,良知是体,主于“七情”。“七情”是个体性良知(道德情感)在经验世界的具体呈现,是良知之用。二者具有体用关系。但需要注意的是,王阳明强调的不外于良知的喜怒忧惧是依良知而当的喜怒忧惧,而不是别有念头或为己私之欲的喜怒忧惧。

来书云:“尝试于心喜怒忧惧之感发也,虽动气之极,而吾心良知一觉,即罔然消阻1,或遏于初,或制于中,或悔于后。然则良知常若居优闲无事之地而为之主,于喜怒忧惧若不与焉者,何欤?”

【注释】

【译文】

来信写道:“曾经在心中尝试过喜、怒、忧、惧的感情生发,即使极度动气,只要我心中的良知一旦发觉,就会涣然消失,有时在动气的开端就能遏止,有时在中途可以制止,有时在事后才能悔悟。然而良知常常好像在悠闲无事的地方主宰着,与喜、怒、忧、惧似乎没有什么关系,这是怎么回事?”


知此,则知未发之中、寂然不动之体,而有发而中节之和、感而遂通之妙矣。然谓“良知常若居于优闲无事之地”,语尚有病。盖良知虽不滞于喜怒忧惧,而喜怒忧惧亦不外于良知也。

【译文】

明白了这个,就能明白“未发之中”那“寂然不动”的本体,拥有“发而中节”的平和、“感而遂通”的精妙。然而所说的“良知常常好像在悠闲无事的地方”,这句话还有问题。良知虽然不在喜、怒、忧、惧中滞留,但喜、怒、忧、惧也不在良知之外。

Footnotes

  1. 罔然:犹涣然,形容情绪消解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