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本条讲圣贤之道之“诚”。程颐所言“降而自卑”“引而自高”是从弘道和卫道的角度而言;王阳明则是从良知之本然的角度而言,良知之诚,不假人伪。这体现了王阳明在道的层面对圣、凡之别的坚持,体现了心学在教化标准方面鲜明的圣人立场。

问:“先儒曰:‘圣人之道,必降而自卑。贤人之言,则引而自高1。’如何?”

先生曰:“不然,如此却乃伪也。圣人如天,无往而非天。三光之上2,天也;九地之下,亦天也。天何尝有降而自卑?此所谓大而化之也。贤人如山岳,守其高而已。然百仞者不能引而为千仞3,千仞者不能引而为万仞,是贤人未尝引而自高也。引而自高则伪矣。”

【注释】

【译文】

陆澄问:“先儒说:‘圣人的道行,一定是自我减损而谦卑的。贤人的道行,则是自我推举而抬高的。’这句话怎么样?”

先生说:“不对,如果这样就是虚假的了。圣人就如同天,无论何时何地都是天。日月星辰之上,是天;三界九泉之下,也是天。天什么时候自我减损而谦卑了呢?这就是所谓的大而化之。贤人就如同山岳,保持着它的高度而已。但是百仞高的山岳不能自我抬高而变成千仞高的山岳,千仞高的山岳不能自我抬高而变成万仞高的山岳,这就是贤人从未自我推举而抬高自己。自我推举而抬高自己就是虚假的了。”

Footnotes

  1. “圣人”四句:语自《二程集·外书》卷三:“圣人之教人,俯就之若此,犹恐众人以为高远而不亲也。圣人之言,必降而自卑,不如此则人不亲。贤人之言,必引而自高,不如此则道不尊。”

  2. 三光:即日、月、星。

  3. 仞(rèn):古代长度单位。以八尺为一仞,或以七尺为一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