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本条论心体无内外,功夫亦无内外。心体无内外,即心体只是一个,正如静坐,只是要收敛此心,而不是别生一个心去摒绝念头,为静而静。功夫无内外,即功夫只是一个。本体为一,功夫只是明心体,故不分内外。把功夫分为内外,则是有了执着,起了念头。如何不起念头,就要在事上磨炼,达到心体中和,依心起念,念而勿念。本条坚持了阳明心学本体与功夫为一的一贯原则。
又问:“静坐用功,颇觉此心收敛,遇事又断了。旋起个念头去事上省察,事过又寻旧功,还觉有内外,打不作一片。”
先生曰:“此‘格物’之说未透。心何尝有内外?即如惟濬今在此讲论,又岂有一心在内照管?这听讲说时专敬,即是那静坐时心。功夫一贯,何须更起念头?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译文】
陈九川又问:“静坐用功,觉得心神颇有收敛,但遇事情就又断了。马上起一个念头到事上省察,事情过后又去寻找以前的功夫,仍然觉得有内外之别,无法打成一片。”
先生说:“这是对‘格物’的学说还没有透彻理解。心怎能分成内外呢?就像惟濬你现在在这里讲论,又哪里还有一个心在里面照管?听讲说时的专敬,就是那静坐时的心。功夫是一以贯之的,何必再起一个念头?人需要在具体事情上磨炼,做功夫才是有益。如果只是好静,遇到事情就慌乱,终究还是没有长进。那种静时的功夫也差,似是在收敛,实际上是放纵沉溺。”
后在洪都,复与于中、国裳论内外之说1。渠皆云2: :“物自有内外,但要内外并着功夫,不可有间耳!”以质先生。
曰:“功夫不离本体,本体原无内外。只为后来做功夫的分了内外,失其本体了。如今正要讲明功夫不要有内外,乃是本体功夫。”
是日俱有省。
【注释】
【译文】
后来在洪都,又和夏于中、舒国裳讨论内外的学说。他们都说:“事物原本就有内外之分,只要内外一起用功夫,不能有间隔。”陈九川就这件事向先生请教。
先生说:“功夫不能离开本体,本体原本不分内外。只因为后来做功夫的人分了内外,也就失去了功夫的本然面貌。现在正要讲明白,功夫不要分内外,才是本体的功夫。”
这一天大家都有所省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