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本条论心即理。王阳明通过释“在物为理”为“此心在物则为理”,将“物理”转化为“心之条理”,从而实现理的内化和心对物的涵摄,在“心”与“理”(心理合一)和“心”与“物”(心物合一)两个层面实现对“心即理”的论证。
又问:“心即理之说,程子云‘在物为理’1,如何谓心即理?”
先生曰:“在物为理,‘在’字上当添一‘心’字。此心在物则为理。如此心在事父则为孝,在事君则为忠之类。”
先生因谓之曰:“诸君要识得我立言宗旨。我如今说个‘心即理’是如何,只为世人分‘心’与‘理’为二,故便有许多病痛。如五伯攘夷狄2,尊周室,都是一个私心,便不当理。人却说他做得当理,只心有朱纯,往往悦慕其所为,要来外面做得好看,却与心全不相干。分心与理为二,其流至于伯道之伪而不自知。故我说个‘心即理’,要使知‘心’‘理’是一个,便来心上做工夫,不去袭义于外,便是王道之真,此我立言宗旨。”
【注释】
【译文】
弟子又问:“先生主张‘心就是理’,程子说‘在物为理’,如何理解‘心就是理’呢?”
先生说:“在物为理,‘在’字前面应添加一个‘心’字。这心在物上就是理。就如这个心在侍父上就是孝,在事君上就是忠之类。”
先生继而又说:“各位要知道我立论的宗旨。我现在说‘心就是理’其用意是什么,只因世人将‘心’和‘理’一分为二,所以就会出现许多弊病。比如五霸抵御夷狄,尊崇周王室,都是为了一个私心,因此就不合乎理。但人们却说他们做得十分合理,这只是世人的心不够明净,往往会羡慕他们的事功,并且只求外表做得好看,却与心毫无关系。把‘心’和‘理’分开为二,它的结局是,自己已陷入霸道虚伪还没觉察到。所以我认为‘心就是理’,就是要让人们明白‘心’和‘理’只是一个,仅在心上做功夫,而不到心外去寻求,这才是王道的真谛,也是我立论的宗旨。”
又问:“圣贤言语许多,如何却要打做一个?”
曰:“我不是要打做一个,如曰‘夫道,一而已矣’,又曰‘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测’3,天地圣人皆是一个,如何二得?”
【注释】
【译文】
弟子又问:“圣人的言论许多,却要说它只有一个,这是为什么呢?”
先生说:“并非我把它说成一个,比如《孟子》上说‘夫道,一而已矣’,《中庸》中也说‘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测’,天地圣人都是一个,如何能分开为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