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本条释良知境界与实学功夫的关系。良知大化流行,呈现为显在良知的自足自慊,表现为一种活泼泼的境界。但良知(圣人)境界的呈现要建基于实地功夫,抑或说,境界在功夫中呈现。功夫须有头脑,亦须踏实去做,体究践履,方有生机。

问:“先儒谓‘鸢飞鱼跃’与‘必有事焉’同一活泼泼地1。”

先生曰:“亦是。天地间活泼泼地,无非此理,便是吾良知的流行不息。致良知便是‘必有事’的工夫。此理非惟不可离,实亦不得而离也。无往而非道,无往而非工夫。”

【注释】

【译文】

有人问:“为什么先儒认为‘鸢飞鱼跃’和‘必有事焉’,都是充满生机的?”

先生说:“也有道理。天地间是充满生机的,都是这个理,也就是我良知的流行不止。致良知就是‘必有事’的功夫。这个理不仅不能离,实际也不可能离开。无往而不是道,也就是无往而不是功夫。”


先生曰:“诸公在此,务要立个必为圣人之心。时时刻刻,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拳血,方能听吾说话句句得力。若茫茫荡荡度日,譬如一块死肉,打也不知得痛痒,恐终不济事。回家只寻得旧时伎俩而已,岂不惜哉!”

【译文】

先生说:“各位在此处,一定要确立一个必做圣人的心。每时每刻都要有如一棒留一条痕迹,一掌掴出一个血印,才能在听我讲学时感到句句铿锵有力。若浑浑噩噩地度日,仿佛一块死肉,打它也不知痛痒,只怕最终于事无补。回家后只寻得以前的老套路,难道不让人可惜吗!”

Footnotes

  1. 先儒谓“鸢飞鱼跃”与“必有事焉”同一活泼泼地:《二程集·遗书》卷三程颢语:“‘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此一段子思吃紧为人处,与‘必有事焉而勿正心’之意同,活泼泼地。会得时,活泼泼地;不会得时,只是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