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本条讲功夫次第。王阳明主《大学》古本,以诚意为先,即是要先立其大,使功夫有定向。朱熹主《大学》新本,以格物为先,即是要于事事物物上求理。功夫次第体现了理学与心学功夫向度的不同。

蔡希渊问:“文公《大学》新本1,先格致而后诚意,工夫似与首章次第相合。若如先生从旧本之说,即诚意反在格致之前,于此尚未释然。”

先生曰:“《大学》工夫即是‘明明德’。‘明明德’只是个‘诚意’,‘诚意’的工夫只是‘格物致知’。若以‘诚意’为主,去用‘格物致知’的工夫,即工夫始有下落,即为善去恶无非是‘诚意’的事。如新本先去穷格事物之理,即茫茫荡荡,都无着落处,须用添个‘敬’字2,方才牵扯得向身心上来,然终是没根源。若须用添个‘敬’字,缘何孔门倒将一个最紧要的字落了,直待千余年后要人来补出?正谓以‘诚意’为主,即不须添‘敬’字。所以提出个‘诚意’来说,正是学问的大头脑处。于此不察,真所谓毫厘之差,千里之缪。大抵《中庸》工夫只是‘诚身’,‘诚身’之极,便是‘至诚’。《大学》工夫只是‘诚意’,‘诚意’之极,便是‘至善’:工夫总是一般。今说这里补个‘敬’字,那里补个‘诚’字,未免画蛇添足。”

【注释】

【译文】

蔡希渊说:“朱文公对《大学》的改本,是先格致而后诚意,功夫次第似乎与第一章的顺序相合。如果像先生这样依从旧本的解释,那么诚意功夫反而在格致功夫之前了,我对于这一点还没有理解。”
先生说:“《大学》的功夫就是‘明明德’。‘明明德’说的只是‘诚意’,‘诚意’的功夫,只是‘格物致知’。如果以‘诚意’为主,在‘格物致知’上下功夫,功夫才能落到实处,也就是说为善去恶,无非是‘诚意’的事。如果按朱文公新本的次序,先去穷尽事物的道理,那么就会茫然空荡,都毫无着落的地方,一定得添上个‘敬’字,才能说与身心关联起来,然而终究还是没有根源。如果一定得添上个‘敬’字,为什么孔子门人反而将一个最紧要的字落下了,一直等到千余年后要别人来补出来?这就正是所说的以‘诚意’为主,就不需要添上‘敬’字。所以将‘诚意’单独提出来说,正是学问的关键之处。如果不明白这一点,简直就是所谓的毫厘之差,千里之谬。大体上来讲《中庸》中的功夫只是‘诚身’,‘诚身’到了极限就是‘至诚’。《大学》中的功夫只是‘诚意’,‘诚意’到了极限就是‘至善’:功夫都是一样的。现在说这里要补上个‘敬’字,那里要补上个‘敬’字,未免画蛇添足了。”


右门人薛侃录。

【译文】

以上学生薛侃所录。

Footnotes

  1. 文公《大学》新本:指朱熹的《大学章句》。

  2. 须用添个“敬”字:语自《程氏遗书》卷十八程颐语:“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