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本条论“未发”“已发”。在王阳明看来,未发中蕴育着已发,已发中包含着未发,正如良知中蕴含着致良知功夫的能力和要求,致良知功夫中包含着良知的动力。

或问“未发”“已发”。

先生曰:“只缘后儒将‘未发’‘已发’分说了,只得劈头说个无‘未发’‘已发’,使人自思得之。若说有个‘已发’‘未发’,听者依旧落在后儒见解;若真见得无‘未发’‘已发’,说个有‘未发’‘已发’,原不妨,原有个‘未发’‘已发’在。”

【译文】

有人就“未发”“已发”的问题请教于先生。

先生说:“只因后世儒者将‘未发’‘已发’分开来讲了,所以我只能直接说一个没有‘未发’‘已发’,让世人自己思考而有所得。若说有一个‘已发’‘未发’,听讲的人依然回到后世儒者的见解上;若能真正认识到没有‘未发’‘已发’,即使讲有‘未发’‘已发’也没事,本来就存在‘未发’‘已发’。”


问曰:“‘未发’未尝不和,‘已发’未尝不中;譬如钟声,未扣不可谓无,既扣不可谓有,毕竟有个扣与不扣,何如?”

先生曰:“未扣时原是惊天动地,既扣时也只寂天寞地。”

【译文】

有人问:“‘未发’并非不和,‘已发’也并非不中;就比如钟声,没敲不能说无声,敲了也不能说有声,它到底有敲和不敲的分别,是这样的吗?”

先生说:“没敲时原本就是惊天动地的,敲了之后也只是寂静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