涣 [1] :亨,王假有庙 [2] 。利涉大川 [3] ,利贞 [4] 。

《彖》曰:“涣,亨”,刚来而不穷 [5] ,柔得位乎外而上同 [6] 。“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7] 。

【注释】

[1] 涣:卦名,坎下☵巽上☴。象征“涣散”。“涣”之为义,内险外安,故外卦好于内卦。卦中六爻最为吉祥的是六四爻,由此可见,“涣”之大义在“涣散”其不利之事物。故《涣》无一爻有凶,读来有涣然散开、明朗阔大、愉悦舒畅之感。又因为《涣》中含有木行水上之象,卦有舟楫之象,而爻无舟楫之辞,言“涣”而不言“舟”,则“舟楫”快然无阻,仿佛行于无人之境。

[2] 王假(gé)有庙:乾为王,三至上互艮,艮为门阙,故有王至“宗庙”之象。假,通“格”,到,至。

[3] 利涉大川:坎为水,巽为木,木行水上,有舟楫之象,故“利涉大川”。

[4] 利贞:二失位,变正应五,故曰“利贞”。

[5] 刚来而不穷:刚,指九二,九二居阴中成坎,坎水流而无阻,故曰“不穷”。

[6] 柔得位乎外:指六四得位于外卦。上同:四上承九五,故云。

[7] 先王:九二至六四互震,震为长子,有继统之责,九五在震上,尊居君王之位,故曰“先王”。享于帝:震主祭祀,又有虚筐之象,六四在互震之上,承五而享王。立庙:三至五互有艮,艮为庙。

【译文】

《涣》卦象征着涣散:亨通,君王至于宗庙祭祀神灵,有利于涉越大河川流,有利于做事。

《彖传》说:“涣散,亨通”,阳刚来居阴位使水流不穷,阴柔得位于外卦而与上之九五协同。“君王来到宗庙祭祀神灵”,这是因为君王居中处正(其诚信能感动天地神灵)。“有利于涉越大河川流”,这是因为《涣》有乘木舟行于水上的功能。

《象传》说:风行于水面上,这种景象象征着“涣散”。先代的君王因此通过祭祀天帝、建立宗庙来教化人心。

初六,用拯马壮,吉 [8] 。

《象》曰:初六之吉,顺也。

九二,涣奔其机 [9] ,悔亡 [10] 。

《象》曰:“涣奔其机”,得愿也。

六三,涣其躬,无悔 [11] 。

《象》曰:“涣其躬”,志在外也。

六四,涣其群 [12] ,元吉 [13] 。涣有丘 [14] ,匪夷所思 [15] 。

《象》曰:“涣其群元吉”,光大也。

九五,涣汗其大号 [16] ,涣王居,无咎。

《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

上九,涣其血,去逖出 [17] ,无咎。

《象》曰:“涣其血”,远害也。

【注释】

[8] 用拯马壮,吉:拯,读为“承”,指初六顺承于九二。初六处于《涣》之初,坎之下,“坎为险”,初六陷在下,故需上承九二。九二在坎,坎于马为美脊,故曰“马壮”。因不当位,动而变,变而下卦成兑,九二至六四互为震,兑为悦,震为动,悦而动,且承“壮马”,故曰“吉”。

[9] 涣奔其机:指二不能应五,比于初而受初之所承。奔,疾走。机,通“几”,为凭依之物。初承于二,故二以初为“机”。

[10] 悔亡:二失位,本有悔,动而变正,上应于五,故“悔亡”。

[11] 涣其躬,无悔:三失位不正,以阴居阳,既不能如九二秉持阳刚之德,又不能像初六那样顺承于上。变而得正又不能上应,故唯靠自身之力应上。失位不正,本有“悔”,然身在震卦,震为动,动而上行以应上则无悔。

[12] 涣其群:下为坎,坎为水,为众。六四在巽下坎上,有木舟行水之象,以喻破其朋党之险。

[13] 元吉:出于坎险,得位于巽,上承九五,与上同志,建立大功,故“元吉”。

[14] 涣有丘:四至上互艮,艮为山,四居半山,故曰“丘”。

[15] 匪夷所思:非平常的人所能想象。夷,平常。坎为心,有心则“思”。

[16] 涣汗其大号:九五处尊居正,在巽中,巽为号令,君王行号令以散险阨。汗,出汗。九五因受惊而出汗。号,号令。

[17] 涣其血,去逖出:上九处于卦上,离坎险最远,远出于险而居巽木之上。血,流血,以喻伤害。逖,远。

【译文】

初六,顺承于壮马,吉利。

《象传》说:初六之所以能获得吉祥,是因为顺承于二。

九二,涣散之时奔向像几案一样可供依赖的地方,那么,悔恨就会消亡。

《象传》说:“涣散之时奔向像几案一样可供依赖的地方”,这说明九二能得偿阴阳相聚不散的愿望。

六三,涣散自身,无所悔恨。

《象传》说:“涣散自身”,这说明六三的志向在外面。

六四,涣散其朋党,大为吉祥。涣散像山丘一样大的朋党,就非平常的人所能想象的。

《象传》说:“涣散其朋党,大为吉祥”,这说明六四的品德得以光大。

九五,因受惊于险厄之事而散出汗水,但还是发布了大的号令,涣散其君王居处的阴邪之气,没有什么过错。

《象传》说:“君王居其位而没有过错”,这是因为九五得位居正的缘故。

上九,散去流血之伤,远离危险,没有危难。

《象传》说:“散去流血之伤”,这说明上九已远离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