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坎 [1] :有孚维心 [2] ,亨。行有尚 [3] 。
《彖》曰:“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 [4] 。行险而不失其信 [5] 。维心亨,乃以刚中也 [6] 。“行有尚”,往有功也 [7] 。天险不可升也 [8] ;地险山川丘陵也 [9] 。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 [10] !
《象》曰:水洊至,习坎 [11] 。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12] 。
【注释】
[1] 习坎:习,按卦象,习有“练习”、“重叠”两义。坎,卦名,坎下☵坎上☵。“坎”为水,阳陷于阴中,故曰“坎为险”。又坎又有坑象,故又为“陷”,坎上有坎,就是陷而有险,险中有险,这样的险难之事,必须经过练习,才能涉渡通行。“习坎”就有重险和练习二个意思。按《易》常例,卦名前不加其他的字,唯独《坎》卦因为险难重重,所以特加“习”字以名之。这一方面说明坎“重”则险也“重”,另一方面,则强调人要战胜险陷之难,就必须熟习地掌握技能。而《彖传》则从道德方面指出,战胜险难还要心怀诚信之德,以“常德”来行事,以常德来“习教事”。《坎》卦“险而有凶”与“险而无凶”的爻辞各占一半,这也是《坎》卦含有的深义,即险能害于事,也能利于人。古人对待险陷的态度是积极而乐观的,观象取法于天地之险,然后“设险”而“守国”,于险难之中“行有尚”而“往有功”,如《彖传》之所谓“险之时用大矣哉”。
[2] 有孚维心:用诚信之德维系心灵。孚,诚信。阳为实,为君子,阳居坎中,中有诚信。维,维系,系结。心,《说卦》:“坎为心。”
[3] 行有尚:这里指九二。九二失位,若变而前行,则与九五之君相应。尚,崇尚。
[4] 水流而不盈:此言喻险之极甚,以释其“重险”之义。
[5] 行险而不失其信:二、五以阳刚之德居于卦中,刚中而实,实则有诚信。
[6] 乃以刚中:指九二、九五以阳刚居坎中。
[7] 往有功:九二失位无应,变正而上应于五,五为君王,应之必能建功立业。
[8] 天险不可升:天险是相对于地险而言,王公“设险”以“守国”。其地险可以仿效,其天险难以仿效,故曰高“不可升”。
[9] 地险山川丘陵:山川丘陵皆含有地险。坎为川,坎之互卦有艮,艮为山,故《坎》中之险全在其中。
[10] 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承上句,圣人仿效天险、地险,以山廓为城,沟渠为险,设险以守其国。这是险之“用大”的积极作用。
[11] 水洊(jiàn)至:坎与坎相连,即水接连流注之象。洊,一再,接连。
[12] 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坎水接连不断地流动,经常如此。君子仿效这种情况,以长久的美德做事、熟习政教之事。君子,指九五。常,长久地保持一种美德。习,熟习。
【译文】
《坎》卦象征着重重陷阱和险阻:若以诚信之德维系心灵,也能亨通。勇敢前行会受到人们的赞赏和崇尚。
《彖传》说:“坎水相重”,意味着有重重的险阻。川流不息的水却不能使坎坑满盈。走在险陷之中,却能以诚信之德维系心灵。心气亨通,这是因为九五以阳刚之德居于中正之位。“行为能得到人们的崇尚”,因为前往就可以建立功业。天险有高不可升之势,地险有山川丘陵的坎坷不平。王公从观察天险与地险中,悟出设立险要之关以守卫国家,这说明坎险的意义和作用是多么的宏大。
《象传》说:水流接连不断地来到,险而又险。君子要像不断的水流一样保持持久的德行,常常地熟习教育事务。
初六,习坎 [13] ,入于坎窞 [14] ,凶。
《象》曰:“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九二,坎有险 [15] ,求小得 [16] 。
《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六三,来之坎坎 [17] ,险且枕 [18] ,入于坎窞,勿用 [19] 。
《象》曰:“来之坎坎”,终无功也。
六四,樽酒,簋贰 [20] ,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 [21] 。
《象》曰:“樽酒簋贰”,刚柔际也。
九五,坎不盈,祗既平 [22] ,无咎。
《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上六,系用徽,窴于丛棘 [23] ,三岁不得,凶。
《象》曰:上六失道,凶三岁也。
【注释】
[13] 习坎:习,指坎坎相重。
[14] 窞(dàn):指小而深的坑。初六在坎底,处在坎之深处,如坎中还有其小坑。
[15] 坎有险:九二以阳居阴,失位无应,且九五也陷于坎中,无力为援,只能乘初比三,然初、三均失位,故“有险”。
[16] 求小得:九二以刚处中而与初、三相比,此二爻皆力小,故只能“求小得”。
[17] 来之坎坎:六三以阴居阳,失位无应,身处两坎之间,出则有坎,居则亦坎。来之,犹言“来往”。
[18] 险且枕:六三处于两坎之间,为下坎之极,临上坎之初,其险情、险象迫近于身。枕,临近。
[19] 入于坎窞,勿用:进退入于坎,皆遇“坎”险,纵然是有力也是徒劳,故曰“勿用”。
[20] 樽酒,簋(guǐ)贰:《坎》互为《颐》,有坤象、食象。坎为酒,坤为器,艮为食物。樽,古代盛酒的器皿。簋,古代盛放食物的器皿。
[21] 用缶,纳约自牖(yǒu),终无咎:六四于重险之时,居多惧之地,比五而承阳,有近于九五之君,亲五之象。因九五陷于坎险之中,六四“用缶”,将“樽酒簋贰”从窗户纳入。这种情形就是内结其诚,外尽臣道,故“终无咎”。缶,陶土制成的罐子。纳,入。约,少,俭约。牖,窗户。
[22] 祗(zhī):通“坻”,小丘,指九五。坎互为《颐》,颐上为艮,艮为山,九五为半山之象,故曰“丘”。
[23] 系用徽(mò),窴(zhì)于丛棘:上六居险峭之处,就如犯峻峭之法,所以被“徽
”之绳系缚后,置于丛棘。系用徽
,系,系缚。徽
,绳索。上六动则变,变则上卦成巽,巽为绳。徽,三股线扭成的绳索。
,绳索。窴,通“置”。丛棘,坎为棘,喻指监狱。
【译文】
初六,在重重险陷中,又陷入坎中的坑中,这真是凶险啊!
《象传》说:“在重重险陷中,又陷入坎中的坑中”,这是因为初六违背了战胜险陷之难的道德和方法,所以必有凶险。
九二,坎水之中有凶险,只能于险情中谋求小得。
《象传》说:“于险情中谋求小得”,这是因为九二没有足够的力量出于险难之中。
六三,来去都会陷入坎险之中,凶险难安,因为他陷入坎水的陷坑之中,处于这种境地,即使是有才能,也不能使用。
《象传》说:“来去都会陷入坎险之中”,最终也不会有所功效。
六四,一樽薄酒,两簋淡食,用朴拙的瓦缶盛物,从窗口递给受难的人,最终不会有过错。
《象传》说:“一樽薄酒,两簋淡食”,这说明六四接近刚阳中正的九五之君。
九五,陷坑尚未填满,小丘已经整平,没有灾祸。
《象传》说:“陷坑尚未填满”,这样说明“小丘”的中正之道尚不能光大。
上六,被绳索捆缚后,又被投置于监狱中囚禁,三年而不能释放,这真是一件凶险的事。
《象传》说:上六因为失去正道,凶险之事将延续至三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