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开手机日历,还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是冬至了,冬至一过,很快就进入了腊月,过年的帷幕也就徐徐地拉开了,我们即将与2024年挥手告别,迎来崭新的2025年。一年,转瞬间就过去了,让我再一次回忆起小时候过年的场景…………
小时候最盼的就是过年,掰着手指头数日子,临近过年那几天,最喜欢撕挂历,终于撕到了除夕夜这一天。一大早就被屋外的鞭炮声吵醒,窗户上结了厚厚的冰,我迅速跑到窗前用哈气把窗户上的冰融化,渐渐呈现在眼前的是白雪皑皑的世界,鹅毛般的大雪缓缓的从空中飘落,房顶上,树枝上、凡是能看见的地方都被雪裹盖着,邻家的小朋友们有的在放鞭炮,有的在冰面上抽陀螺,有的在划冰车,还有的在堆雪人,家人们在厨房准备着一天的饭菜,忙着不亦乐乎,我迫不及待的把一串鞭炮一个一个的拆开,穿上新衣、新鞋,带上棉帽和手套飞快的跑出去和小朋友一起放鞭炮。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岁首”,在古代,春节被称为岁首、正旦、元日等,最初与农业社会紧密相关,标志着农历新年的开始,象征着万物复苏和新的希望。正月初一作为春节的庆祝日,是民国成立后才正式确定的。这些名称的变迁不仅标志着时间的流逝,也见证了中国传统节日的发展和演变。古代文献《礼记》中已有关于春节的记载,表明其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3年,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在中央电视台首播,标志着中国电视节目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那年我第一次听到了《春节序曲》,这首管弦乐发行于1955年,由李焕之作曲,以秧歌及陕北民歌为素材,采用中国五声音阶创作手法,展现了人们载歌载舞、锣鼓齐鸣的热闹场面,全曲的曲式为有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二部分旋律最为舒缓悠扬,柔和亲切,主题先由双簧管吹奏,大提琴拨弦,旋律充满着浓郁的地方特色,质朴而深情。《春节序曲》已经成为了春节的文化符号,每当音乐想起,人们就能联想到春节的温馨和喜悦。
那一年为了能看到春节联欢晚会,我的父亲努力工作,加班加点提前完成工作任务,向领导申请,获得了一张电视机票,购买了一台飞跃牌黑白电视机,那年的除夕夜格外的热闹,让人难忘,邻居们带着自己家的小马扎,和家人们一起围坐在电视机旁,吃着解冻爽口的冻梨,磕着瓜子,一起看中央电视台的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在这届春节联欢晚会听到了很多好听的歌曲,如《牧羊曲》、《绒花》、《太阳岛上》。1983年的春晚音乐风格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节目包含了多种艺术形式,如歌舞、曲艺、戏曲等,同时引入了流行音乐元素,展现了当时中国音乐的多样性和开放性。春节联欢晚会中的经典音乐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而且很多作品成为了流传至今的经典。这些歌曲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也在社会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中的歌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我的中国心》、《乡间的小路》、《难忘今宵》等,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印记。李谷一老师演唱的《难忘今宵》已经成为每年春晚的固定结束曲,体现了对民族音乐传统的尊重和传承。
从此,《我的中国心》、《乡间的小路》这两首歌成为我儿时上台演出必唱的两首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