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思考的一些事,源头还是在 Midjourney 这边,因为想继续深耕一下这个领域,就看了一些。因为 Midjourney 本身也在进化,刚好前段时间做了美术史,这些艺术风格肯定是,对于AI绘图是很重要的,都是一些宝藏,就想着如何把它利用起来、挖掘出来,然后做了一些调研,比较散。今天就大概分享一下,自己有一些思考,但是肯定还不成形,也希望听听大家的建议和角度。
首先就是艺术家这块,包括艺术风格肯定是比较重要。但是真正要去画图,想要用到某一个风格的时候,也在找现在有没有比较好的工具,把风格也好,人也好,整理的比较到位的这种工具和产品。然后大概看了一下,现在这种汇总还是挺多的,就像这种 AI 相关工具的集合,这是其中一个。我就在这里边找了一些,在B站也找了一些,反正各种的,像这个是国外的。那普遍的感受:这种风格的引用都有,但是都比较粗,你看他这边用的形式就是,他是用脸去展现这个风格,就这些,比较抽象,确实都很好点,就跟一个大按钮一样,但是实际上很难用。这种产品有很多,大概都是这种感觉吧,它的前提还是你已经对它有了解了,因为它本身传递不出任何风格或者额外的信息。
然后我就继续找,有没有可能像像咱们的用这个一样,能把一些东西的脉络展示出来,维度拉开。因为咱们的现在还没做到嘛,那就看有没有别的产品做到了。
然后第一个找到了这个 Midlibrary,专门为 MJ 做的一个 Library,它就做的相当细了,基本上所有的艺术风格都有。还有一些筛选,比如已经变成公版的作品。随便点进来,甚至 MJ 各个版本的效果它都测试过,比如V6是什么样子,V6.1是什么样子,你想用这个风格的话,就加上这个,就做的很细了,这个还可以点开。
另外它还在跟着 Midjourney 的更新,继续去跟进,比如这有一个预告,这个 SREF 是 MJ 最近新加的一个功能:风格引用,一会我再讲这个吧。从他这个预告的信息来看,他是想把这些,每个数字关联的风格给梳理出来。他从这个工具、从一个表格的角度已经做的相当好了,但如果想对艺术家了解多一些,包括他们的作品(还是做不到),因为这个的前提还是我已经知道某一个艺术家了,或者某一个风格了,或者我就在他的列表里翻。如果再想往前一步,再靠近源头,多一些了解的话,那可能还是需要对整个的美术史的脉络有一些了解,所以我就继续找。
按照咱们做用这个的方式,我可以去找一些书,介绍艺术家的书,当然古典那有很多了。西方美术史,前两天咱们做这个专栏的时候,已经找了一些了。然后东方的,最近也有一些脉络了。但是现在发现还有一部分是当代的、近现代的画家,因为这块量一下子起来了,风格也越来越多样和细分了。我就突然发现这块其实是一个空白。如果我在豆瓣里搜的话,其实这块的书很少,因为它太近了,还没有沉淀出来,而且关键数量太大了,到近现代就开始细分了,法国,俄罗斯、中国,就(太多了)。
然后呢我又在小红书上看了看,发现当代的比较有风格的艺术家,有人就在做很多这种推荐,比如这种号。这个是一个视觉艺术家,他就是展现这个火焰的层次特别到位,这个是一个西班牙的艺术家。到近现代,各种风格就百花齐放了,到了这个阶段。这些东西,我在想有没有人再去做整理?当然不可能都整理到位,这里边肯定有名气比较大的或者成就比较高的,理论上是应该有人去整理的,然后我也找了,发现其中一条路径吧,就是这些拍卖行。
他们确实都是有整理的,但是因为他们目标就是卖画,另外他们不全,跟自己有关的、自己展览过的,他这个信息就多一些。继续找有没有全的,就发现了刚群里发的谷歌的这个 Google Arts & Culture。从他这个名字就能看出来艺术和文化,他确实有这个实力,已经把这个事做的特别到位了。他甚至搞了一些游戏,他为了让大家对艺术品更加感兴趣,做了一些游戏,比如这个游戏是,让你自己能去布置你的画廊。每天像开盲盒似的,给你送来一车随机的画,还有一些相关的一些家具什么的。
这个是今天又开放的新房间。这些就是今天送来的东西,然后就可以布置了,这种游戏它做了挺多的,你看有这些。另外就是看看它最核心的,像它的索引,艺术家的索引,有各种维度。它还有一些故事,梵高的页面应该有,他整理了梵高精选的高光时刻,11个作品。这边还有 Story,它的故事。
它是做了这种强交互的,因为它的作品都是实拍,超高清晰度。它可以围绕很多层面,包括颜料、笔触去讲很多故事,包括视频,这就是它所谓的故事。再往下,就是它所有的作品。
FelixChan|陈: 这个网站不错呀!
熠华: 对,这是谷歌的手笔,能做到这种级别,也就谷歌了。
FelixChan|陈: 还有故事,讲故事。
熠华: 对,还有这个应该是按热度出现的,然后这还有 A 到 Z,还有这个 Time,按照时间,直接就搞了个时间轴。这个就是谷歌在这个领域做的东西,肯定是有一定的使命感,因为它是有点公益性质了,他就是觉得这些东西是人类的艺术文化的精华,需要有人去做。
然后像这个 (Google Arts & Culture) 搭配这个 (Midlibrary),其实已经可以把 MJ 的风格引用这件事,从工具的层面能解决了,但是这些东西做的再全,它还是偏末端的这种感觉。首先他们做的事情特别好,也特别值得点赞,但还是西方一贯的擅长、优势的地方,就是可以在末端细节上,在全、在精细度、在形式上可以做的特别细。就像谷歌这样,但是即使谷歌做到这样了,它还是没有在脉络这个层面去发力。我为什么要用这个风格?这个风格跟人,跟在看这个产品或者用产品的人之间,它的关联在哪?当时这个艺术家背后的思考,他的经历是什么?这些层面它是没有的,很多西方的东西都是这种感觉。它可以在末端做到极致,但是另外一端,他就不多。
所以我初步的一些感受就是,即使是他们已经把这个东西做到这种程度了,咱们依然有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其实咱们做的恰恰就是脉络的梳理。因为人类文化艺术长河太宽,太长了。在每一个当下到底哪一个点是跟自己有关联的?如何能把它给定位到、找到,其实是需要一个比较宏观的视角。就像 (面对) 河流一样,需要对流向、流速这些有感觉,否则的话它是浩如烟海,但是它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在我具体的一件事,或者一个具体的场景里边,它怎么才能出现在我的大脑里,这个比较重要。所以还是背后的故事。
咱们为什么做很多专栏,一上来会想到去找一本书,这个书恰恰就是别人已经去沉淀出来的脉络。包括咱们自己梳理很多东西,到一定程度也会想,它是不是可以变成一本书?因为它就是维度不一样,在这个层面它就是在梳理脉络。
稍微往下落一落,刚有一件事没展开,就是 MJ 新增了一个叫风格引用 SREF。这个就是我刚刚早晨试的一张图,因为看了这些以后,最终还是要自己去体验吧。然后我就试了一下。这张图是上个月在清河之洲晚上拍的,河里边有一个天鹅,因为晚上嘛其实是挺黑的,这个是 iPhone 运算出来的,提亮了,所以它比较模糊。但是当时的感觉,画面的意境还是我印象比较深的,因为我第一次看见黑天鹅。这个画面虽然呈现了一个比较宁静的感觉,实际上周围是很闹腾的,但是看到黑天鹅那一下,好像我突然就就聚焦了,然后就定下来了。
所以我想试的时候就想到了这张照片,我就试着加了一下这个参数叫 SREF,它是可以选几张图,这几张图都是我找的印象派包括梵高。一开始有点感觉,但是塑料感比较强,不是特别自然。因为我也第一次用这个参数,因为本来 MJ 就有风格相关的一些参数,然后他又多了这个以后,他到底如何组合去用,包括每个到底是有什么分工,怎么配合,这个还是要去摸索的。这时候开始有点感觉,到这开始有点儿那味儿了,印象派的感觉,但是笔触又有点梵高的感觉。
最后这张我又调了一下,除了这个 SREF 以外,还加了文森特梵高作品,然后又不一样了,等于自然语言加上风格引用,然后又配合风格化的一些参数的调整,反正有各种可能性。这张照片就是我先有了当时那天晚上的感受,所以我在想去用他们的这些风格,去还原我那一刻的感受,到这儿的时候,我感觉有点那个意思了。
这些就是关于风格化这块,其实比较散,涉及到的平台、工具、技术,其实挺多的。然后看完这些以后最核心的为什么想跟大家交流?还是这些东西跟咱们,能有什么关联?因为我最近也在思考这块就是,从哪个点往下扎。
因为最近梳理完这个西方艺术史以后也是发现了一些隐藏的脉络,比如超越时代、风格这些,千变万化背后不变的是什么,慢慢好像有点感觉了。就是不同时代会有不同艺术家,当人类的想象力、创造力变得平庸、教条化,被束缚的时候,就有艺术家跳出来,然后会搞出来一个新的东西,大家一看,哇,原来还可以这样。就一直有人跳出来去做这样的事情。为什么大家会哇,是因为新的艺术风格,大家都有一个共通的感受,这个感受就是这个“更真更酷”,其实就是咱们上次做的那个PPT,当时现场咱们写了一个:做真酷的事情,其实就是两个字,在我看来。
我相信到了近现代当代,依然还是在延续这个,只不过这块因为已经三生万象了,而且依然不断在发生新的,很难像古典的东西能梳理清楚了。可能几百年以后能把现在发生的事情能梳理清楚,就像昨天罗振宇在卖资治通鉴,一千多年过去了,就有人可以写资治通鉴了。现在虽然可能这块没办法系统性的去整理。但是多一些了解还是可以的。比如这种画面,我一看,太有艺术表现力了,俄罗斯当代艺术家。那些历史上的艺术家,确实他们伟大的地方在于创新。在于点亮了一盏灯。但如果只从艺术表现力和风格的层面,它是不断的进化的。当代已经进化到这种表现力了,或者说有更多的细化的细分的风格了。这个是吴冠中的《鹅》,1974年,我都不知道吴冠中还画过这种画。当然这个很容易攻乎异端,最终还是回归到自己,自己到底要做什么。反正我一气说完吧,我现在大概想的还是说。结合具体的场景,去分享这些东西。
还是故事。比如像前两天跟宏刚兄也聊,他虽然年纪比咱们大,但是因为他是真想把茶叶的包装做的特别有调性,他也特别懂茶,也懂他的客户。所以他如果在这块稍微往前迈一步,故事肯定是非常精彩的。包括我自己,在具体的场景里,当事情发生以后,留下的其实是一个个的故事,把它记录下来,分享出去,是更有意思的一件事。
如果只是做工具或者只是整理,一方面这个不是自己最擅长、最适合做的事情,大家也看到了像谷歌,他把这个事情能做到什么程度,所以咱们可以做的我感觉还是真实的场景,真实的人,发生的真实的故事。这个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不管这些平台、巨头做成啥样,咱们永远有机会、永远可以做的事情。这块儿我是有想法往下扎,看了这些以后,反而更清晰了自己能做什么,更想做什么,就会有这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