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了景迈山,我们进入了云南三大古茶区的”勐海茶山”,关于勐海后面会单独介绍。那里也一样分布着不同少数民族,根据郭先生的路线规划,我们陆续把那个大茶区的经典山寨探访了一遍。现在回想,古茶树及其生态环境虽然和全国所有的灌木茶树有非常大的区别,但在不同的古茶区里它们之间的差别并没有那么大,但关联的人却是非常不同的,选几个印象深刻的说吧,都是初见,都知道我们不是买茶的而是去学茶的:

在南糯山的石头老寨,才23岁的哈尼族茶农小边朗和边爸爸、边妈妈一起用哈尼族最高规格,在家里做了极丰盛的一桌饭菜款待了我们,我在饭桌上就掉了眼泪,萍水相逢,人家对我们没有卖茶的期待,却用他们最好的饭菜请我们吃。饭后喝了小边朗自家制作的古树春茶,大家围坐在一起向边爸爸请教茶叶的制作、如何分辨生态茶和古树茶,结合着走过的茶林,真是开始渐入佳境啊。

帕沙老寨位于动海县格朗和乡的帕沙村委会,在乡政府旁有个水库,旁边是广袤绵延的农田,沿着两侧的甘蔗林一路上行,到达了哈尼族茶农二扬(89年的小伙子)的家里。依旧是制茶的大锅、机器和晾晒篷,已经越来越熟悉了。二扬非常热情实在,知道我们是来学茶的,对我们的问题都解答的很详细。喝着他亲自制作的帕沙古树茶,现在都记得帕沙茶特有的清甜……

后来二扬带我们来到他哥哥二大家的茶叶初制所,看到了有吹风机的萎凋槽、几口炒青大铁锅,品着15年品质很好的二大自制的秋茶,茶气充沛,茶的涩味转化的极快。我们还一起爬到帕沙树王和树后的茶林里,在黄昏柔美的光线下,又亲眼见到了完全不同于景迈、南糯山的茶林环境和地貌,由此而体会到茶树的形态各不相同,对应的茶汤滋味当然就各有千秋。

夕阳西下,在他们简陋的厨房里柴火上煮着异常鲜美的紫山药,饭桌上一碗碗自己种植的新鲜蔬菜,那一切对于我们已经远不是一顿美味的晚餐了,我在灯光下看着这对兄弟真诚朴实的脸,竟有点呆了,我们把自己随身带着的紫砂壶送给了他们,想着要把茶山文化传播出去……我们何其有幸,每一位大山里的茶农都如此质朴热情、善良美好!

注:哈尼族人的名字和父辈是首尾相连的,比如”二扬”的爸爸的名字末尾一定是”二”,所以”二扬”就用”二”开始,而他的儿子名字的第一个字就会是”扬”。有趣吧,这也是一种复制传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