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年至1750年间欧洲的艺术被称为巴洛克艺术。巴洛克艺术风格与反宗教改革的天主教思想运动有关。它试图把人类精神从古典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使其沉溺于令人神往的梦幻中。巴洛克艺术气势雄伟,充满生气和动态感,注重光效应,给人以紧张感。巴洛克艺术的高贵庄严,反映了文艺复兴古典艺术风格的影响和当时的宗教观念的约束。“Baroque”一词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和西班牙语Barrueco一词,意“不合常规”,也指外形有瑕疵的珍珠。Baroque经法语而进入英语。“巴洛克”一词后来引申为违反自然规律和古典艺术标准的做法。巴洛克艺术的出现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反宗教改革运动,强大的君主专制政体对奢华艺术风格的需求,技术的发展,对自然和人的新看法。

巴洛克艺术家们对颜色进行了新的组合试验,试图以更自然主义的手法来表现风景和物象的机理。与这种努力相关的两类绘画—静物画和风景画便大大流行起来。16世纪在荷兰虽有风景画,但并不普遍。巴洛克绘画在形式和技巧方面的创新还包括另外两个方面:第一,对烛光和单一光源的照明造成的效果的研究和表现,例如伦勃朗、拉图尔的绘画;第二,在新的光学仪器如“暗室”的发明影响下,画家对眼睛的视觉限度的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在委拉斯贵兹和维梅尔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画家故意造成“朦胧效果”,以增强绘画性。

巴洛克绘画追求画面的动感,常运用弧线和对角线等构图方式以及强烈的明暗对比手法来描绘物体,以取得戏剧性的光影和色彩效果。卡拉瓦乔、鲁本斯、拉图尔、伦勃朗等人的作品都表现了这种手法。巴洛克艺术潮流也推动了静物画、风景画和肖像画等绘画样式的流行。巴洛克风格的建筑装饰华丽,混合使用古典样式的曲面、陆线。建筑师十分注意四周的景观,如广场、庭园、喷泉及雕刻像等等同建筑物的配合。法国凡尔赛宫便是具有代表性的杰作。巴洛克风格的雕塑也采用富有运动感的造型,着力营造夸张的、复杂的和戏剧性的效果,常和绘画混合应用,成为建筑物内外的装饰。

总的来说,巴洛克风格承袭了文艺复兴后期的风格主义,重视表现感情,常采用富于动态感的曲线、斜线、强烈明暗对比,渲染戏剧性,富于流动感和夸张性等等,然而这不能概括它所有的艺术趋向。像维梅尔古典风格的绘画,普桑和克劳德的细致的构图,贝尼尼的激情四溢的雕刻,鲁本斯绘画的明朗色彩,都属于巴洛克风格。

把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和贝尼尼的《大卫》相比较,可以看出巴洛克艺术的特色。米开朗琪罗的《大卫》是宁静的青年,而贝尼尼的《大卫》则是强壮的成年人,他屈身、扭动、紧张,富于强烈的动作感。当然,米开朗琪罗的《大卫》也显示出亢奋与健壮。在人像绘画上,文艺复兴画家在光影处理上往往有巧妙柔和的转变,巴洛克艺术家则营造强烈的黑白对比。

圣女大德兰的神魂超拔

  • 意大利
  • 佛兰德斯
  • 法国
  • 荷兰
  • 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