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羽,动画短片《三个和尚》人物形象设计
一九七九年春我在上海时,阿达谈起要我为《三个和尚》设计人物造型。我看了包蕾的剧本很感兴趣,用那时说的一句话,是“推陈出新”。同时我也很赞佩阿达的幽默感,彼此很早就有合作的愿望,因此,一拍即合。我的设计想法是这样的:
第一个出场的应是小和尚,单纯、聪明,可以说还是一个天真未凿的孩童。这样设计是为了给他以后的性格发展留有余地,因为只有当他遇到第二个和尚之后,在矛盾冲突中受到彼方的影响,才变得自私起来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第二个出场的和尚的一举一动是直接影响着小和尚的。我把他设计为奸刁、工于心计,好占便宜的成年人。我参照了生活中这类人的特点,把他画成身体瘦长,长方脸,两眼靠拢一起,嘴巴紧紧抿成一条缝的样子。并给他穿上冷色的蓝衣服,烘托这类性格。
第三个出场者,我把他设计为贪婪、憨直的和尚,以示与第二个和尚有所区别;也为了在戏剧中让他出出丑,加强对“私”字的嘲笑。他圆头圆脑,嘴唇肥厚,身躯笨胖。
一九七九年冬,阿达来石家庄,一起住了几天,几经研究后,把人物造型定了下来。为了突出性格,也为了制作方便,在画法上尽量求简,少着墨,少用色。
同时,我们还一起商量了场景布局,我们认为既然是动画片,就要象画,当然是活动的画。
在人物少,背景简单的情况下,我们选择了中国绘画中常用的散点透视的构图方法,这是因为:散点透视便于计白当黑,利于画面的均衡、协调。散点透视等于把舞台面竖立起来,便于作戏,使前后几个角色的举动都能使观众清楚地看到。
此外,还忙里偷闲,我们一起到附近的小县城里走了一趟,观光佛寺,临摹佛像,还在市集上和乡亲们摩肩接踵地挤了半天,在尘士飞扬中吃了热腾腾的牛肉包子,喝了卤汁老豆腐,在货摊旁讨价还价,瞎凑热闹。这位来自“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乡的南方人,饱饱领略了一番北方乡士风情,这与我们的行当不能说是没有补益的。
我对动画片有着浓厚的兴趣,但终究是隔了一层门槛,象影片中的三个和尚一样,光会嗡嗡嗡,念不出啥经来,只好拉杂地谈些如上的家常话。
最后再谈点我在作画中的一些想法与体会:
- 画画要画感受、要画愿望、要画“应该如此”。根据个人情况,我喜欢用夸张变形的面法来达到这一点。譬如画一个骑马蹲裆式的打拳的人,我愿把他的下肢部分改变得更为短、粗得多,因这样就会蹲得更牢稳、更便于集中力的焦点。但真的人由于生理限制是做不到的,可我认为是“应该如此”的,所以我把他画成这种样子来满足我的愿望。我不满足于所看到的“本来如此”的情景;愿意看到它“应该如此”的情景。我平时很少画实录的速写,更多地是看、是想、是记忆。
- 画中人物是静止的,比起能活动的、真的人来,在表达上受着很大的限制,为了弥补这“静止”的不足,也需要求助于夸张手段。为此,我在画法上尽量从简,以求突出关键部分。
- 画要有韵味才好。韵味何由产生?譬如诗歌,是把日常用语给以变形使其规格化、节奏化的,这就较语言本身有韵味得多了。绘画亦当如此,变形手段不仅有助于夸张、也有助于韵味。
- 我偏爱信手拈来、逸笔草草的画,这类画有着朴素的美。但这随随便便也很难,它需要的是不尚修饰的修饰,它往往容易失之于草率。
我愿向以上诸方面去追求。当然,做得是很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