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艺术是指19世纪中叶以来在欧洲兴起的艺术运动,它包括许多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具象的和非具象的,写实的和非写实的等等。它们的共同倾向是背离美术中的学院派传统和绘画的历史规范,因而体现为与文艺复兴盛期以来形成美术风格和构图形式的决裂。从巴洛克到浪漫主义艺术,欧洲画家主要从文艺复兴和古典希腊罗马的文化中吸取艺术灵感和美学规范。他们强调对自然的观察,并准确地把所观察到的视觉世界的外形描摹出来。由此而发展出科学的透视法,确切的轮廓,明暗的对比,以及真实或想象的生活的主题。现代主义以前的古典的绘画基本是对自然的模仿。现代绘画则试图摆脱模仿自然的方式,它依据作者的感受,创造出与形体坚实外观相异的视觉的组合。

现代主义的绘画所追求的不是对真实生活场景或优美景象的照相般准确的再现,而是一种震慑。现代主义艺术也从日本以及其他民族的原始和史前的艺术形式中获取了灵感。现代主义艺术包括后期印象派艺术及其以后出现的表现派、立体派、野兽派、未来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等等。他们的实践各不相同,却都主张唯艺术而艺术,探索纯形式的美,否定内容对形式的决定作用,并且与欧洲古典和近代艺术传统和表现形式分道扬镳。现代主义的一些流派表现了艺术家对欧洲近现代文化的质疑和个人内心的彷徨。许多现代主义画家抱着真诚的态度探索艺术,并且毫无疑问地使我们对艺术的形式和审美价值的多样性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然而现代艺术在一定程度上也脱离了普通人的生活体验和审美习惯,他们的许多艺术语言和美术观念是普通人所难以理解的。

印象派

莫奈《印象·日出》

早期印象派

印象派是19世纪末叶的艺术运动。印象派所关心的是去记录自然、人生的浮光掠影或稍纵即逝的偶然景象。为了记录瞬间的视觉印象和难解的经验,印象派画家大多在作品里舍弃物象的永恒之形,尽量避免定型的构图,而追求偶然的和随意的效果。在这点上很像摄影师偶然摄得的随意之作,尽管这种偶然的印象常是煞费心机和详细规划的结果。印象派画家如莫奈的作品创造一个处于特定时间和特定光线状态下的景物;雷诺阿的风景画倾向于复制停留在视网膜上的形象,以色彩再创明灿阳光下生动的景致。在印象派绘画中,阴影不再是灰色或黑色,而是物体颜色的补色。印象派画家很少使用轮廓线,物体和景象的外形因而变得模糊,作品变成光影和色彩的组合,风景画以高明亮度和鲜明感为特征。印象派画家也排除绘画的叙事、文学的内容和题材。

  • 马奈
  • 莫奈
  • 埃德加·德加
  • 雷诺阿

后期印象派

早期的印象派画家重视形体表面光色的视觉变化,而忽略了古典艺术在形式和结构上的要求。后期印象派画家和被称为象征派的画家们批评单纯地模仿自然的表面,主张从自然中发掘新的形式和结构。

梵高《星夜》

  • 修拉以点来组成画面
  • 塞尚以块面和圆形等几何概念对画中形体作调整,以达 到整体和谐的目的
  • 凡• 高以扭曲漩涡般的笔触来表现激荡的生命力
  • 高更以象征的手法暗示出内心难以言喻的体验

表现派和野兽派

表现派

表现派艺术可追溯到1880年,但直到20世纪初才成为引人注目的艺术运动。表现派的艺术是对印象派的反动。他们试图重新找回艺术作品的意义,将色彩和线条由纯粹表现景象的功能中解放出来,并探讨色彩和线条的象征性价值,以及瞬间外观现象后面的真实的永恒结构。表现派艺术更进一步脱离对自然的模仿。它回返到原始艺术,强调表现主观意志和精神。表现派画家认为自然的外形、视觉特征等现象是次要的,画家精神的表现才是主要的。绘画所要表现的绝非印象派的偶然印象,而应是形体或景象后面某种绝对的、必然的本质,或内在的真实。表现派绘画不仅摆脱透视空间关系的桎梏,而且挣脱一切外形,他们的画不是视觉世界的印象,而是赤裸的主观体验。他们以抽象的色、点、面和线条的律动,传递出非言语所能表达的精神状态。如果说印象派绘画的创作过程是由外向内,自然的景象透过视网膜而在画家心目中形成印象,因而是一种视觉感官性的呈现,那么表现派艺术则是由内向外,将内心的感受通过画面表现出来。

爱德华·蒙克《呐喊》

以下为20世纪初一些重要的表现主义视觉艺术家:

  • 德国:埃米尔·诺尔德、弗兰茨·马尔克、艾里奇·鲍默、昂斯特·巴拉赫、埃里希·赫克尔、卡尔·施密特-罗特卢夫、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尔希纳、马克斯·贝克曼、奥古斯特·马克、马克斯·佩希斯坦
  • 中国:方干民、吴大羽、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
  • 奥地利:埃贡·席勒、奥斯卡·柯克西卡、保拉·莫德松·贝克尔
  • 俄罗斯:瓦西里·康定斯基
  • 比利时:康斯坦特·佩尔梅克、詹姆斯·恩索尔
  • 法国:柴姆·苏丁
  • 挪威:爱德华·蒙克
  • 意大利:亚美迪欧·莫迪利亚尼

事实上并没有任何自称为表现主义派的艺术家或艺术家团体,而且这个运动主要集中在德国和奥地利。蓝色骑士主要集中在慕尼黑,而桥社则主要集中在德累斯顿(不过后来一些艺术家迁往柏林)。桥社的活动时间比较长,而蓝色骑士实际上只活动于1912年。许多艺术风格对表现主义起了影响作用,包括爱德华·蒙克、凡·高和非洲艺术。在法国表现主义与野兽派有一定的混淆。

野兽派和表现主义在使用颜色上都非常大胆,但是他们使用颜色的目的不同。野兽派意在唯美,而表现主义则意在使用这些颜色来表现感情。颜色的作用在于其表达能力,而不在于使用它来表达一个物件或者作品。表现主义使用颜色和狂乱的线条来表达自我。

野兽派

野兽派是指1905年巴黎秋季沙龙画展上的一群青年画家。评论家评论他们的创作精神如野兽般勇猛,他们绘画笔触的感动力以及色彩气魄壮烈,仿佛山野中的野兽惊人的怒吼。野兽派便由此得名。野兽派画家表现出狂热的创作活力,他们以强劲活泼的粗线条、原始朴素的色调表现出独特的效果。野兽派绘画构图有平面化倾向,颇似埃及古墓中的壁画。

马蒂斯《戴帽子的女人》

  • 马蒂斯

立体派

立体派绘画是流行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艺术流派。立体派是继野兽派后兴起的另一艺术潮流。野兽派画面的单纯化和非洲黑人雕刻的古拙造型艺术影响了立体派。立体派在绘画的构图和形体的表现方面所带来的观念和实践堪与文艺复兴相比。立体派的产生是在后期印象派强调平面色块和象征派反自然主义式的迂回再现手段的影响下出现的。塞尚后期绘画的抽象视觉分析和毕加索学自非洲人面具上的反自然主义式的表现手法促成了立体派的诞生。毕加索的《阿维依的姑娘》体现出这两种观念,是立体派的开山之作。

塞尚认为“自然界的物象皆可还原为简化的球形、圆锥形、圆筒形的构成”。立体派画家相信几何形体中有美的基本要素。他们为了追求隐藏在事物中的抽象的几何形式,首先分解物象,删除不必要的表象,然后以抽象出的几何块面来重新组合成一个画面。这种由分解而综合的绘画构成,对形体作多点透视的立体描写,所得的结果常是重叠的复合幻影。因此在一个画面上,物体的前后左右侧面、周围的景观和内外状况被同时表现出来了。立体派绘画表现为空间的自由组合和多视点。立体派的目的似乎是期望以较为完整的视觉信息来诠释对象物,物体因而以在多种视角下获得的影像的组合呈现在同一平面的画布上。毕加索的《镜前的女孩》是正面和侧面重叠起来的效果,它同原始艺术作品涂色木雕《跨奇尔多面具》颇为相似。毕加索的著名作品还有《年老的吉他手》《阿维依的姑娘》。后一幅画以西班牙巴塞罗那红灯区阿维依街上的妓女为题材。据说当毕加索在巴黎画这幅画时,每绘一次草图,画中姑娘的身体和面貌都要改变。最后,右边两个姑娘的脸变形,并被加上条纹。《格尔尼卡》是他的巅峰之作,控诉德军轰炸西班牙北部格尔尼卡的惨状。雷捷的画《城市》以机械和几何造型构成画面。波丘尼的雕塑《空间里连续性的独特形式》更给人以奇特的印象。

毕加索《亚维农的少女》

  • 毕加索

达达主义和超现实 主义

达达主义

一战后,在巴黎和瑞士出现了被称达达主义(达达,法文dada,木马的意思)的画家。达达主义画家是激进虚无主义者。在他们的眼中,欧洲传统文化价值已失去了意义。达达主义者表现出一种厌弃的心理,对传统式的感伤和虚伪有难以控制的愤怒。达达主义者以一种反艺术的精神和嘲讽骚扰的态度来传达心中虚无主义的呐喊。美国画家杜尚的《泉》和《长胡子的蒙娜丽莎》是代表性的作品。

杜尚《带胡须的蒙娜丽》

  • 杜尚

超现实主义

这是20世纪初的一个极有影响的艺术运动,它继承了浪漫主义的想象和象征派在符号上的运作。达达主义画家对形体的随意错置和安排,以及弗洛伊德关于梦与潜意识活动关系的精神分析学说对超现实主义的形成有影响。超现实主义画家相信生命中发生的苦难和喜悦的事件都可能在潜意识的世界中浮现。艺术家应是心灵图像的猎人,在梦幻世界中去寻找现实和心灵的真实。尽管梦中的世界光怪陆离,超越现实生活经验,超现实主义者相信为情感和思绪所驱动的潜意识流比现实更真切。超现实主义画家所要表现的正是梦中的世界。以米罗为代表的画家以抽象的有机生物形态和符号来传达梦中的讯息。以达利和马格里特力代表的超现实主义画家则以逼真而精细的手法来描绘梦中错综复杂的形形色色。他们的画,虽形象栩栩如生,却大都脱离物体原来的自然的结构,而呈现出重叠和变形的景象。

达利《记忆的永恒》

  • 米罗
  • 达利
  • 马格里特

抽象艺术

抽象艺术自1910年发轫,在二战后达到高潮。抽象主义绘画反对艺术应描摹自然的传统,它关心从自然中抽出某些性质的形态来构成画面。抽象派画家把自然简约为简单的形象时采用了两种方法:一种依据柏拉图的关于概念是事物的原型的说法,他们力图消除事物的殊相和偶然变貌,捕捉和描绘事物最根本或类属的形象。另一种是以个别的和特殊的事物为对象,创作出独立的抽象模式。抽象过程卷入形式化和变形。形式化指的是呈现一组特征和可辨识的图标;变形则指事物外形或比例错误的再现。抽象主义的第二种方法是非具象的,即不以自然形貌创作基础的艺术构成。画面不是以从自然外貌中抽取的图形构成,而是由非具象的形状或图式构筑而成,因而被称为纯粹抽象。抽象表现派是其中的一种类型。

抽象表现派是二战以后流行于美国的非几何性抽象艺术,是超现实主义和抽象相结合的产物。

抽象表现派画家波洛克的《作品1A》是把巨幅画布铺在地上,用笔自由地挥洒颜料而成的。他的画法源自于一次因为酗酒找精神病医生治疗,当时他在心理医生的启发下,画了一些素描以利于精神分析。从此,他便以这种方式作画。

波洛克《薰衣草之雾》

  • 波洛克

波普艺术

普普艺术于20世纪50年代诞生于英国,在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美国。它是对抽象表现派的挑战,它以写实来取代抽象,以概念的策略来取代即刻的表现性,并以呈现广大群众的生活为主。

汉弥尔顿是英国普普艺术的鼻祖,他主张将美学带入城市生活之中,认为杂志、招贴广告和宣传单都可被视为商业艺术。汉弥尔顿的作品《到底是什么东西使得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对当代社会生活提出深刻的哲学问题。画中,男子像是从药品杂志上剪下来的,沙发上躺着裸女,室内各种现代家电一应俱全,墙上挂着“年轻罗曼史”卡通画,墙角有印着福特徽章的商品,楼梯边的电影广告板上写着爵士歌手的广告。

安迪·沃霍尔的作品《25个彩色的玛丽莲•梦露》表现出一种遗憾。梦露虽是明星,观众却只能以性感形象来诠释她。

安迪·沃霍尔《枪击玛丽莲(鼠尾草蓝色)》

  • 汉弥尔顿
  • 安迪·沃霍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