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九七九年春我在上海时,阿达谈起要我为《三个和尚》设计⼈物造型。我看了包蕾的剧本很感兴趣,⽤那时说的⼀句话,是“推陈出新”。同时我也很赞佩阿达的幽默感,彼此很早就有合作的愿望,因此,⼀拍即合。

我的设计想法是这样的:

第⼀个出场的应是⼩和尚,单纯、聪明,可以说还是⼀个天真未凿的孩童。这样设计是了给他以后的性格发展留有余地,因为只有当他遇到第⼆个和尚之后,在⽭盾冲突中受到彼⽅的影响,才变得⾃私起来的。“近朱者⾚,近墨者⿊”。

第⼆个出场的和尚的⼀举⼀动是直接影响着⼩和尚的。我把他设计奸刁、⼯于⼼计,好占便宜的成年⼈。我参照了⽣活中这类⼈的特点,把他画成⾝体瘦长,长⽅脸,两眼靠拢⼀起,嘴巴紧紧抿成⼀条缝的样⼦。并给他穿上冷⾊的蓝⾐服,
烘托这类性格。

第三个出场者,我把他设计为贪婪、憨直的和尚,以⽰与第⼆个和尚有所区别;也为了在戏剧中让他出出丑,加强对“私”字的嘲笑。他圆头圆脑,嘴唇肥厚,⾝躯笨胖。

⼀九七九年冬,阿达来⽯家庄,⼀起住了⼏天,⼏经研究后,把⼈物造型定了下来。为了突出性格,也为了制作⽅便,在画法上尽量求简,少着墨,少⽤⾊。

同时,我们还⼀起商量了场景布局,我们认为既然是动画⽚,就要象画,当然是活动的画。

在⼈物少,背景简单的情况下,我们选择了中国绘画中常⽤的散点透视的构图⽅法,这是因为:

散点透视便于计⽩当⿊,利于画⾯的均衡、协调。

散点透视等于把舞台⾯竖⽴起来,便于作戏,使前后⼏个⾓⾊的举动都能使观众清楚地看到。

此外,还忙⾥偷闲,我们⼀起到附近的⼩县城⾥⾛了⼀趟,观光佛寺,临摹佛像,还在市集上和乡亲们摩肩接踵地挤了半天,在尘⼠飞扬中吃了热腾腾的⽜⾁包⼦,喝了卤汁⽼⾖腐,在货摊旁讨价还价,瞎凑热闹。这位来⾃“三秋桂⼦、⼗⾥荷花”之乡的南⽅⼈,饱饱领略了⼀番北⽅乡⼠风情,这与我们的⾏当不能说是没有补益的。

我对动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但终究是隔了⼀层门槛,象影⽚中的三个和尚⼀样,光会嗡嗡嗡,念不出啥经来,只好拉杂地谈些如上的家常话。

最后再谈点我在作画中的⼀些想法与体会:

① 画画要画感受、要画愿望、要画“应该如此”。根据个⼈情况,我喜欢⽤夸张变形的⾯法来达到这⼀点。譬如画⼀个骑马蹲裆式的打拳的⼈,我愿把他的下肢部分改变得更短、粗得多,因为这样就会蹲得更牢稳、更便于集中⼒的焦点。但真
的⼈由于⽣理限制是做不到的,可我认为是“应该如此”的,所以我把他画成这种样⼦来满⾜我的愿望。

我不满⾜于所看到的“本来如此”的情景;愿意看到它“应该如此”的情景。我平时很少画实录的速写,更多地是看、是想、是记忆。

② 画中⼈物是静⽌的,⽐起能活动的、真的⼈来,在表达上受着很⼤的限制,为了弥补这“静⽌”的不⾜,也需要求助于夸张⼿段。为此,我在画法上尽量从简,以求突出关键部分。

③ 画要有韵味才好。韵味何由产⽣?譬如诗歌,是把⽇常⽤语给以变形使其规格化、节奏化的,这就较语⾔本⾝有韵味得多了。绘画亦当如此,变形⼿段不仅有助于夸张、也有助于韵味。

④ 我偏爱信⼿拈来、逸笔草草的画,这类画有着朴素的美。但这随随便便也很难,它需要的是不尚修饰的修饰,它往往容易失之于草率。

我愿向以上诸⽅⾯去追求。当然,做得是很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