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铉德
“似与不似之间”是《和尚》⽚的灵魂、精髓。如何把导演已经阐明的东西恰到好处地揉进动作创作中去,这是原画的主要课题。⽐如,敲⽊鱼、念经。我没有照搬⽣活中嘴巴机械规律的动作,⽽是⽤四个不同的⼜型不规则地套换。倒反⽽能把 “⼩和尚念经,有⼜⽆⼼,”的神志刻划出来。再谈挑⽔,⽣活中挑⽔的姿态是很优美的,但《和尚》⽚不需要太多的优美⽽是需要谐趣及幽默。因此我设计原画时去掉了表现弹性、婉转的⼩原画,使动作单纯中见笨拙。⽤换肩来改变挑⽔⽅向,以表现担⽔上⼭“曲径通幽”的雅趣。完全摆脱了真实⽣活的束缚,但是来源于⽣活。这样的处理,可以说是体现“似与不似之间”指导思想的⾮常成功、⾮常精采的例⼦。诚然,这不是我的杰作,却是导演经过深思熟虑才添上的绝妙的⼀笔。画⼩和尚⾛路修改过三次。开始⼿摆动作⼤了,⽋含蓄。若按真实⽣活,⼩和尚边⾛边看⼩鸟飞舞,头部的动作需相应与躯⼲和脚的动作相协调。我没有这样画,⽽是只表现头部随⼩鸟上、下、左、右、前、后转动,躯⼲等部位照例保持向前⾛姿态,就产⽣⼀种不协调感即笨拙感。然⽽⼩和尚头部与⼩鸟的飞舞,⾳乐节奏又是相协调的。不协调中见协调,就好象听诙请歌曲⼀样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