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在自学中医过程中,主要得益于杭州玄元堂孟祥军先生的教诲和台州张勇军先生的授课。
🕸️问题抛出
- 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如今是医院越来越大,病人越来越多,病种越来越杂。除去某些个研究机构作妖,怎么看都是越治越病的节奏。
- 中医院和西医院的比例大家都看得到,中医科在综合医院中的占比更是小的可怜。作为中医学的原产国,这种情况并不正常。
- 西医的治疗特点是目的明确,什么有问题就解决什么,在科学技术的加持下,靶向性很强。中医的治疗特点是头痛可能医脚,外行人没法辨认对错,所以在‘科学’的理念下可信感较底。
- 中医的四诊在逐步淡化,药方也是‘对症下药’。一副药中要么就事论事,要么四维全在,动辄十几二十几味药。医者自己能否把握八纲、归经,也是两说。
🕸️分析思考
- 在西医的冲击下中医如何自持,是值得患者去期待和从业者去思考的。
- 本人在自学黄氏医学以及跟两位老师学习中发现,中医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是有很好的切入点的。这需要对疾病病理的认知,对传统文化的自信,甚至还要一点儿机缘巧合。
- 无感无病:‘没病吃什么药?’是通常的想法。这时候确实不需要去看中医,更不要说西医了。但是中医在这会儿就应当并且应当长期介入,也就是‘治未病’的思想。根据四时变化调整作息、饮食、心态,保持自身的正气来抵御外界的邪气入侵。‘无邪不病’,这是两位老师长期临床的经验表述。
- 初现端倪:通过周期性体检,可能会发现一些异常,比如甲状腺结节等。西医的做法是良性结论并继续观察,待其长大后手术干预。此时正是中医介入的时机!调整生活习惯,并通过按摩、汤药等扶正散邪,避免日后手术台上相见。
- 既成事实:身体有所察觉,甚至影响到正常生活。西医已经正式介入,给出经过科学技术加工的精准药物。但通过跟踪观察一些患者,发现长期服药(尤其是西药)的,对药物逐步产生依赖,离开药物就反复。那么这种药物的作用就不是治疗疾病而是压制疾病。一样的指标,服药越长(耽误病情越久)越不好控制,就需要增大剂量。此时的中医应仔细辨证,在补固中气的基础上针对病因病根采用针灸、汤药,散化、驱逐邪气,尽快使身体回归正轨。
- 危难存亡:西医的救急措施不可避免。中医即有回阳救逆之方,也只能待患者恢复运化机能之时。另有针灸急救之法,也是可遇不可求。此时应以西医为主。
🕸️明确观点
- 以上四个阶段中,适合中医介入的起码有三个,且为前中期。以正确的中医辩证为前提,可以最小化病患的痛苦,降低社会成本。
- 西医在应急救急方面是强项,但在基础病、慢性病方面,‘养虎为患’的应对方式并不可取。
- 中西医结合,要注意结合的时机和方式。过度依赖一方都会偏颇有失,最终造成病患乃至社会的成本激增,与社会发展逻辑不符。
🕸️结合一下本专业:数据治理工作如果能够放在数据生产的初期,那么这个岗位将会变得更为重要,而不是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