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谷入胃,消于脾阳。水之消化,较难于谷。缘脾土磨化,全赖于火,火为土母,火旺土燥,力能克水,脾阳蒸动,水谷精华,化为雾气,游溢而上,归于肺家,肺金清肃,雾气降洒,化而为水,如釜水沸腾,气蒸为雾也。
🕸️气化之水,有精有粗,精者入于脏腑而为津液,粗者入于膀胱而为溲溺。溲溺通利,胃无停水,糟粕后传,是以便干。
🕸️《灵枢·营卫生会》:上焦入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气水变化于中焦,沤者,气水方化,而未盛也,及其已化,则气腾而上,盛于胸膈,故如雾露,水流而下,盛于膀胱,故如川渎。川渎之决,由于三焦,《素问·灵兰秘典》: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盖三焦之火秘,则上温脾胃而水道通,三焦之火泄,则下陷膀胱而水窍闭。《灵枢·本输》:三焦者,足太阳少阴之所将,太阳之别也,上踝五寸,别入贯腨肠,出于委阳,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以水性蛰藏,太阳寒水蛰藏,三焦之火秘于肾脏,则内温而外清。水府清通,上窍常开,是以气化之水渗于膀胱,而小便利。若太阳寒水不能蛰藏,三焦之火泄于膀胱,膀胱热癃,水窍不开,脾胃寒郁,但能消谷,不能消水,水不化气上腾,爰与谷滓并入二肠,而为泄利。泄利之家,水入二肠而不入膀胱,是以小便不利。所谓实则闭癃者,三焦之火泄于膀胱也。 #水谷脾阳津液泄利小便不利
笔记: 对于水饮的代谢与西医有明显的不同。西医认为水比食物容易吸收,而中医则正好相反。 中医认为,水,受脾阳蒸腾,化为雾气,再由肺输布到各个脏腑,而为津液。水,为体外的水;津液,为体内的水。只有津液,才是人体可以利用的,若果没有被脾阳蒸腾转化,那么喝下去的水还是水,图个嘴快。
日常: 🕸️怎么喝水还是口渴,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天热的时候。大多因为汗出亡阳,脾胃阳气不足,又大量饮用寒凉的饮料,根本不能蒸腾为雾气。这和天热出汗多食欲不佳的意思相同。而这时候缓慢喝些热水,反而喝不了多少就不渴了。 🕸️凉水,需要体内阳气温暖成体温相当的程度;热水自带温度,省掉了加热的环节,转化效率自然提高。 🕸️引申:发烧,是体内正邪相抗争的过程。阳气调动起来,哪里有邪气,哪里就是战场。退烧的话,可以选择排出邪气,也可以脑洞一下去排出正气。去医院里打吊瓶,人家可没给加热。本来正气就不足,光用来抵御邪气了。(正气充足的话就不会生病,邪气根本进不来)。这会儿注入了许多凉水(大多为生理盐水),要加温成体温相当的液体,还要耗费阳气。这样把阳气通过5—7天的打压,从而快速地结束了正邪之争。烧是退了,邪气就留在了体内,为西医日后更大规模的介入保留了可能性。类似饮鸩止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