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未判,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然之性也。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阴阳异位,两仪分焉。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

🕸️枢轴运动,清气左旋,升而化火,浊气右转,降而化水,化火则热,化水则寒。方其半升,未成火也,名之曰木。木之气温,升而不已,积温成热,而化火矣。方其半降,未成水也,名之曰金。金之气凉,降而不已,积凉成寒,而化水矣。

🕸️水、火、金、木,是名四象。四象即阴阳之升降,阴阳即中气之浮沉。分而名之,则曰四象,合而言之,不过阴阳。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合而言之,不过中气所变化耳。

🕸️四象轮旋,一年而周。阳升于岁半之前,阴降于岁半之后。阳之半升则为春,全升则为夏,阴之半降则为秋,全降则为冬。春生夏长,木火之气也,故春温而夏热。秋收冬藏,金水之气也,故秋凉而冬寒。土无专位,寄旺于四季之月,各十八日,而其司令之时,则在六月之间。土合四象,是谓五行也。


笔记: 🕸️这里提到了升降,是清升浊降。之后的文字以及现实运用的过程中,总会出现“阳升阴降”和“阴升阳降”的说法。其实所谓的“阴”、“阳”,都是参照了某种具体的事物而言的,比如本篇中的四时变化。升降问题只需记住“清”、“浊”之分即可。

讨论: 🕸️阴阳,以及后一篇的五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与用,是原理性的基础知识。 🕸️中医,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不能脱离这一理论体系而存在。而阴阳五行理论,也应该是中医从业者必备的理论基础。 🕸️《四圣心源》作为黄元御作品集的代表作和入门篇,开篇即论及阴阳与五行,可见通晓经史的黄先生发现了当时医学界的缺陷,并著书立传,意图纠正业内流传已久的认知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