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问题出在内部
【原典】
群下外异者沦。
【张氏注曰】
人人异心,求不沦亡,不可得也。
【王氏点评】
君以名禄进其人,臣以忠正报其主。有才不加其官,能守诚者,不赐其禄;恩德爱于外权,怨结于内;群下心离,必然败乱。
【译释】
部下人心涣散,同床异梦,甚至钩心斗角、自相残杀,这样的局面不沦亡才怪。
成就一番伟业,其根基就在于大家同心同德,协力并进,这样才能化零为整,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如果在对手攻击之前,自己内部先出了问题,内讧四起,互不信任,这无疑是自杀的行为,最后还不是便宜了对手?
解读
攘外必先安内
孙权在整个《三国演义》之中可谓是一个最低调的霸主,然而他并非平庸的霸主。他的管理才能丝毫不亚于足智多谋的曹操,甚至要强于没有诸葛亮撑腰的刘备。只是由于他的低调,没有过多地被人们所重视,才会被人们误认为他一生仅靠着:“内问张昭、外问周瑜”而活着。
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孙权其实是一位管理学的高手。尤其是在处理甘宁与凌统的内部矛盾问题上的态度及方法。
起初,孙权继承了父、兄的基业之后,为了独占长江沿岸的地理优势,于是率兵到江夏去抢黄祖的地盘儿。结果事与愿违,不但没有成功,部将凌操也被黄祖手下的甘宁射死了。
后来,当孙权听说甘宁因与黄祖发生矛盾,欲投奔自己又恐江东记旧日之恨,犹豫不决之时,孙权主动将甘宁招至了帐下,并对他说:“兴霸来此,大获我心,岂有记恨之理?”于是甘宁受到了重用,甘宁也在破黄祖的战役中立了大功。
事隔多年,凌操的儿子凌统也效力在孙权营中,常常想向甘宁报杀父之仇。在一次宴会上,他拔剑直砍甘宁,二人刀枪相对,孙权急忙劝住,并耐心地对凌统讲:“今既为一家人,岂可复理旧仇?万事皆看吾面。”孙权自知这件事并不简单,于是又做了人事调动:一是安排甘宁领兵去夏口镇守,以避凌统;二是加封凌统为都尉,以慰其心。这才使内部安定了下来。
然而当孙权决定要合兵围攻曹操的皖城时,甘宁与凌统又在阵前发生冲突,孙权闻讯顾不得危险,急忙骑马前去劝解,二人矛盾才得以暂时平定。
而后在一次出战中,凌统因马伤跌落地下,在曹将即将刺杀他的关键时刻,吴军阵中发出一箭射伤曹将,救了凌统性命。凌统回阵拜谢孙权。孙权则抓住关键时刻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放箭救你者,甘宁也。”凌统闻知此讯,遂与甘宁结为生死之交。此后的数次联手也是胜多败少,为孙权能够稳守江东立下了无数战功。
试想,倘若孙权不说这句话,甘宁是永远也不会说的,因为他知道即便是自己说了,凌统也不会领自己的情。而此时孙权站出来化解矛盾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这一个矛盾的化解,可以说孙权心头就少了一块儿心病,而凌统与甘宁的威力也能发挥出来了(一个不用总惦记报仇,另一个也不用总惦记被报复了),正好验证了“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
宋朝赵普在给宋太宗的奏折上提出了这句话——“中国既安,群夷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其实这句话,对于一个家庭、一个企业来说,都是有其现实意义的——内部因素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解决好它,才能将问题彻底解决。
倘若家庭中的成员都能够相敬如宾、互相体谅,这个家庭肯定是和谐的;企业中如果没有过多的“内耗”,这个企业也必定是壮大的。从这方面理解,“攘外必先安内”才是正确的。
零售帝国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能够利用有效的沟通很好地处理企业内部员工的冲突,发挥他们的潜在力量。
在沃尔顿看来,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企业成员之间的沟通。沃尔顿总是不遗余力地与员工进行沟通——他会对各个地方的沃尔玛连锁店进行不定期的视察,并与员工们保持沟通。这使他成为深受大家敬爱的领导,同时这也使他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信息。一方面,他通过沟通发现问题,同时也乘此机会挖掘人才。
他常在视察完某家店面之后,给业务执行副总经理打电话说:“让某某人去管一家商店吧,他能胜任。”业务经理若是对此人的经验等方面表示出一些疑虑,沃尔顿就会说:“给他一家商店吧,让我们瞧瞧他怎么做。”因为在沟通中他已经了解了这个人的能力。
沃尔顿也绝不能容忍班子成员不尊重普通员工。如果在与员工的沟通中得知有这种现象,在经过调查确认之后,沃尔顿就会立即召集领导班子开会解决这种问题。因此,有效沟通对沃尔玛公司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效应。
沃尔玛解决内部矛盾的方法是沟通,而孙权解决内部矛盾的方法却是不失时机地调解。不管他们运用的方法如何,总之他们的目的是一样的,那就是通过安定“内部”达到发展自己的目的。不可否认的是,倘若他们不能很好地处理内部问题,内部矛盾所产生的内耗就足以将他们击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