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权威是一门大学问

【原典】

怒而无威者犯。

【张氏注曰】

文王不大声以色,四国畏之。故孔子曰:不怒而威于斧钺。

【王氏点评】

心若公正,其怒无私,事不轻为,其为难犯。为官之人,掌管法度、纲纪,不合喜休喜,不合怒休怒,喜怒不常,心无主宰;威权不立,人无惧怕之心,虽怒无威,终须违犯。

【译释】

只知道发怒,而不知道如何树立权威,一定会受到下属的侵犯。这种做法违反了管人用人最基本的法则。

领导与下属之间是一种权力差别的关系,权力是维系这种关系的基础。对于领导与下属来说,权力也是一个敏感的问题。权力就意味着权威,领导必须树立这种权威,下属也得在这个权威笼罩下的空间中支配自己的各项活动。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其焦点在领导与下属间移动,而支配权在领导一方。所以,为了更有效地运用权力,对于权威的理解和树立是很关键的。


解读

树立权威不全在“威”

员工最喜欢什么样的管理者?从人之常性角度而言,当然是那些平易近人、心慈手软的上司,或者是关心员工需求、秉公办事的领导。

员工工作时的自由度很高,到领钱的时候又收获颇丰,这样的头儿谁不喜欢?但客观地说,管理者不是幼儿园的阿姨,不能仅仅去讨员工的欢心,更重要的是,要为企业创效益,这才是管理者最大的职责。如果你一味地求慈寻义,只会宠出员工们的怠慢之心,致使整个企业人浮于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又从何谈起?有句古语叫作“慈不掌兵,义不守财”,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孙子兵法》有言:“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如骄子,不可用也。”可见,掌兵不是不能有仁爱之心,而是不宜仁慈过度。如果当严不严、心慈手软,姑息迁就、失之于宽,乃至“不能使”、“不能令”,当然就不能掌兵。

《左传》记载:孙武去见吴王阖闾,与他谈论带兵打仗之事,说得头头是道。吴王心想,“纸上谈兵管什么用,让我来考考他。”便出了个难题,让孙武替他训练姬妃宫女。孙武挑选了一百个宫女,让吴王的两个宠姬担任队长。

孙武将列队练兵的要领讲得清清楚楚,但正式喊口令时,这些女人笑作一堆,乱作一团,谁也不听他的。孙武再次讲解了要领,并要两个队长以身作则。但他一喊口令,宫女们还是满不在乎,两个当队长的宠姬更是笑弯了腰。孙武严厉地说道,“这里是演武场,不是王宫;你们现在是军人,不是宫女;我的口令就是军令,不是玩笑。你们不按口令训练,两个队长带头不听指挥,这就是公然违反军法,理当斩首!”说完,便叫武士将两个宠姬杀了。

场上顿时肃静,宫女们吓得都不敢出声,当孙武再喊口令时,她们步调整齐,动作规范,真正成了训练有素的军人。

在企业中,孙武所遇到的这种情况也屡见不鲜。管理者也应该像孙武一样,用一些有力的手段来压住企业自由散漫的风气,让员工对你的权威不敢小视,这样才能有效地管好员工,管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