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酒近色坏了好名声
【原典】
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张氏注曰】
色败精,精耗则害神;酒败神,神伤则害精。
【王氏点评】
酒能乱性,色能败身。性乱,思虑不明;神损,行事不清。若能省酒、戒色,心神必然清爽、分明,然后无昏聋之过。
【译释】
远离酒色,人生才能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好,平安一生。
玩乐不上瘾,饮酒不贪杯,好色而不淫,是做人的一种境界。喝酒误事的现象常有,但在酒桌上不贪杯者鲜见。贪色之徒多是碌碌无为之愚蠢之辈,忠奸不分,庸贤不辨,凡能讨自己欢心,奉送美色者就重用之,除此之外一切都不重要。这样的人江山难保,事业也不会长久。
解读
贪酒恋色者亡国
因贪恋酒色而亡国者,历史上不乏其人。
陈后主名叔宝,字元秀,是宣帝的嫡长子。太建元年,后主被立为皇太子。太建十四年正月甲寅,宣帝崩。三天后,太子在太极前殿即位。
当时的局面似乎比较稳定,后主便日益骄纵,不思外难,沉溺在酒色中,不理朝政。
后隋文帝得知此事,以替天行道之名欲灭之。
三年春正月初一,朝会时,大雾弥漫。后主一直昏睡,该吃午饭时才起身。这一天,隋将贺若弼自广陵渡江,韩擒虎自横江渡江,利用清晨顺利地攻克了采石,进而攻下姑孰。这时贺若弼也攻下了京口,沿江戍守者望风而逃。贺若弼分兵切断通往曲阿城的要道后,攻入曲阿城。采石戍主徐子建到京城告急。
很快,韩擒虎率兵自新林抵达石子冈,镇东大将军任忠投降,并引导韩擒虎由朱雀航到达宫城,自南掖门进入。城内的文武百官都逃出来了,只有尚书仆射袁宪、后阁舍人夏侯公韵侍奉在后主身边。
迫于无奈,后主在井中躲了起来。接着隋军士兵对着井口呼叫后主,后主不应。他们便要往里面扔石头,这才听到后主的叫声。当隋军士兵用绳子把后主拉出井后,才发现原来后主与张贵妃在一起。
三月,后主与王公百官由建邺出发,来到长安。被宽赦后,隋文帝给了他丰厚的赏赐,几次引见,在三品官员的行列。每次有后主参与的宴会,隋文帝怕后主伤心,令不奏吴地乐曲。后来,监守后主的官员报告道:“叔宝说,既然没有官职,每次参与朝拜时,请求能有一品官的名号。”隋文帝说:“叔宝全无心肝。”
监守官员又说:“叔宝常沉醉,很少有醒的时候。”隋文帝让人限制他的饮酒,但接着又说:“任其性,不然,何以度日。”不久,文帝又问监守官员叔宝的嗜好。回答说:“嗜酒。”“饮酒多少?”回答道:“与子弟们一天能吃一石。”隋文帝大惊。
后主随从文帝往东方巡视时,登芒山,陪文帝饮酒,赋诗道:“日月光天德,山川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东封书。”上表请文帝封禅,文帝答诏谦让不许。后来隋文帝来到仁寿宫,常陪同宴饮,到后主出去时,隋文帝看着他说道:“此人败亡难道不是由于酒吗?有作诗工夫,何如思虑时事。当贺若弼渡江到京时,有人用密信向宫中告急,叔宝因为饮酒,便不拆阅。高颖进到宫中时,那封密信还在床下,未开封。这真可笑,这是天亡陈国,也是酒亡陈国。”
可见酒色这些东西,偶尔为之也未尝不可,但若像陈后主那样沉溺于其中,则轻者伤身,重者误事亡国,那才是名副其实的因小失大,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