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三思而行
【原典】
先揆后度,所以应卒。
【张氏注曰】
执一尺之度,而天下之长短尽在是矣。仓卒事物之来,而应之无穷者,揆度有数也。
【王氏点评】
料事于未行之先,应机于仓卒之际,先能料量眼前时务,后有定度所行事体。凡百事务,要先算计,料量已定,然后却行,临时必无差错。
【译释】
在做事之前多一些谋划,这样才能处乱不惊,临危不乱。这就是高明的管理和做事之道。
看高手下棋,绝对是一种享受。每一步都走得恰到好处,而且为下一步甚至是下几步如何去走都做好了铺垫。这不是随手拈来的棋路,他们在走每一步时都能精确地算计,整个棋路的发展都在他们心中把握着,这样胜算的机会就大得多。
做事如下棋,一个有作为的人做出每一个行动之时都能精准地预测。他们会预测到这个行动将会带来什么后果,以及如何利用这个后果再采取下一步的行动。拥有了这种能力,对你整个事业的发展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解读
多算胜,少算不胜
《孙子》中说:“多算胜,少算不胜,由此观之,胜负见矣。”这里的“算”是指“算计”,也就是事前有充分的计划。算计多的一方稳操胜券,而算计较少的一方则难免见负。
战术要依情势的变化而定,整个战争的大局,事先必须要有充分的计划,战前的计划多,才会获胜,计划少则不易胜利,这就是计划求胜的道理。
没有把握的战争不可能一直侥幸获胜,终究会碰到难以克服的障碍。因此,在管理的过程中,当我们有什么行动时,最好还是经过精确的算计后,有制胜的把握再动手,也就是有了比较大的“胜算”再行动。
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有资格被尊为“名将”的人,都有个大原则,即不勉强应战,或者发动毫无胜算的战争。如三国时的曹操便是一例。他的作战方式被誉为“军无幸胜”。所谓的“幸胜”,便是侥幸获胜,即依赖敌人的疏忽而获胜。实际上,曹操的制胜手段绝非如此,而是确实掌握相当的胜算,依照作战计划一步一步地进行,稳稳当当地获取胜利。
虽说要经过精确的算计才能胜算,然而管理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战争”,所以不可能有完全的胜算。因为其中包含着许多人为的因素,诸如情感因素在内,所以不可能有完全的胜算,无法确实地掌握。不过,我们可以把握一个原则,即至少要有七成以上的胜算,才可以行事。
而要做到有把握,就必须知彼知己。话虽然很容易理解,实际做起来却颇难。处于现代社会中的管理者,均应以此话来时时提醒自己,无论做何种事均应做好事前的调查工作,切实客观地认清双方的具体情况,才能获胜。
经营管理有时候还是需要运用“不败”的战术来稳固现况。就像打球一样,即使我方遥遥领先,仍需奋力前进,掌握得分的机会。荀子说:“无急胜而忘败。”即在胜利的时候,别忘了失败的滋味。有的人在胜利的情况下得意忘形,麻痹大意,结果铸成意想不到的过错。须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预先设想万一失败的情况,事先准备好应对之策。拿企业经营来讲,一个企业管理者在从事经营时,必须事先做最坏的打算,拟好对策,务必使损失减至最低限度。如此一来,即使失败了也不会有致命的伤害,这一点至关重要。就管理者个人来讲,如果有了心理上的准备,情绪上就会放松,遇到问题也会稳稳当当地解决。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拥有思维缜密的习惯,在采取行动之时,把每一步都精确地算计好,至少有七分胜算才可行动做事,这样才能避免在整个大势上出现差错。“一着棋错,满盘皆输”,这句名言管理者不可不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