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天子所分封的各国的国君。西周开国时,周天子曾依亲疏与功勋分封诸侯,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可以世袭。《礼记·王制》孔颖达疏:“此公、侯、伯、子、男,独以侯为名而称诸侯者,举中而言。”一说称“诸侯”而不称“诸公”,是为了避免与辅佐天子的“三公”(太师、太傅、太保)相混淆。此处对诸侯劝孝,要求诸侯“在上不骄”,“制节谨度”,“长守富”,“长守贵”,“保社稷”,作为诸侯尽“孝”的职责。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 [一] ,满而不溢 [二] 。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 [三] ,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 [四]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五] 。”
【注释】
[一] 制节:指费用开支节约俭省。谨度:指行为举止谨慎而合乎法度。 [二] 满:指财富充足。溢:指超越标准的奢侈、浪费。邢昺疏引皇侃说:不溢,“谓宫室车旗之类,皆不奢僭也”。僭越礼制,追求超过合乎身份、地位的享受,在古代是严重的犯罪行为。 [三] 社稷:社,土地神。古人有“五土”之说,认为土地有山林、川泽、丘陵、原隰(低洼湿地)、坟衍(水滨平地)五类,社是“五土”的总神,后以五色土为象征:东方青土、南方赤土、西方白土、北方黑土、中央黄土。相传共工氏之子勾龙,为管理田土之官,即“后土”,后来被当作土地神,祭“社”时立有勾龙神主(牌位)。稷,谷神。“五谷”有黍、稷、菽、麦、麻,这里举“稷”为代表。上古有烈山氏之子柱,被尊为五谷之神。周人的先祖弃,传说生而有神,擅农艺稼穑,率人民播殖百谷,自商汤以来被祀为稷神。土地与谷物是国家的根本,古代立国必先祭社稷之神,因而,“社稷”便成为国家的代称。 [四] 《诗》:即《诗经》。汉代以前《诗经》只称为《诗》,汉武帝尊崇儒术,重视儒家著作,才加上“经”字,称为《诗经》。 [五] “战战兢兢”三句:语出《诗经·小雅·小旻》。战战,恐惧貌。兢兢,谨慎貌。如临深渊,是说唯恐失足坠入深渊。如履薄冰,是说唯恐不慎陷入冰水中。孔传:“夫能自危者,则能安其位者也;忧其亡者,则能保其存者也;惧其乱者,则能有其治者也。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译文】
身居高位而不骄傲,那么尽管高高在上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俭省节约,慎守法度,那么尽管财富充裕也不会僭礼奢侈。高高在上而没有倾覆的危险,这样就能长久地保守尊贵的地位。资财充裕而不僭礼奢侈,这样就能长久地保守财富。能够紧紧地把握住富与贵,然后才能保住自己的国家,使自己的人民和睦相处。这就是诸侯的孝道啊!《诗经》里说:“战战兢兢,谨慎小心;就像身临深渊唯恐坠陨;就像脚踏薄冰唯恐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