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列举在野寺山园、瞰泉临涧诸种饮茶环境下,种种可以省略不用的制茶、煮饮茶用具,特别体现了陆羽的林泉之志。

《九之略》最为典型地表达了陆羽身为闲云野鹤的隐士,却时时心系高远庙堂,这种貌似矛盾、实际统一的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典型心态。作为山泽草民,陆羽在《茶经》中所提出的饮茶规范,是指向那些身处庙堂的人们的。但陆羽显然始终未能忘怀自己隐逸之士的山人、处士本质,所以在本章中,为那些和他一样优游林下、泛舟江湖、林栖谷隐的人们,提出了在山林野外各种环境下,种种可以省略的器具。

从本质上来说,陆羽有着山林隐逸之士追求自由之心,正是这种追求让他在年少时毅然决然逃离龙盖寺,也让他两次未赴唐廷的征召去做太子文学或太常寺太祝,也让他在专门讲求饮茶规范的《茶经》中,专列一章讲述种种情况下可以省略的器具,因为在放松自由的山林里,器具足用即可。

然而,在本章的最后,为了避免读者因《九之略》误解写作《茶经》的济世思想,产生疑惑,陆羽以“但城邑之中,王公之门,二十四器阙一,则茶废矣”,这样缺一不可的句子,结束了讲述关于省略器具的篇章,说只有完整使用全套茶具,体味其中存在的思想轨范,茶道才能存而不废。强烈的对比反差,让人无论对于省略器具、还是二十四组器具缺一不可全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或许就是陆羽如此写作的初衷。


其造具,若方春禁火之时 [484] ,于野寺山园,丛手而掇 [485] ,乃蒸,乃舂,乃拍,以火干之,则又棨、扑、焙、贯、棚、穿、育等七事皆废 [486] 。

【注释】

[484] 方:表示某种状态正在持续或某种动作正在进行,犹正。禁火:即寒食节,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旧俗以寒食节禁火冷食。

[485] 丛手而掇:聚众手一起采摘茶叶。

[486] 又:当为衍字。

【译文】

关于造茶工具,如果正当春季清明前后寒食禁火之时,在野外寺庙或山间茶园,大家一齐动手采摘,当即就地蒸茶,舂捣,用火烘烤干,那么,棨、扑、焙、贯、棚、穿、育等七种制茶工具都可以省略。

其煮器,若松间石上可坐,则具列废。用槁薪、鼎䥶之属,则风炉、灰承、炭檛、火䇲、交床等废。若瞰泉临涧,则水方、涤方、漉水囊废。若五人已下,茶可末而精者 [487] ,则罗合废。若援藟跻岩 [488] ,引絙入洞 [489] ,于山口炙而末之,或纸包合贮,则碾、拂末等废。既瓢、碗、竹䇲、札、熟盂、鹾簋悉以一筥盛之,则都篮废。

【注释】

[487] 茶可末而精者:茶可以研磨得比较精细。

[488] 藟(lěi):藤。跻:攀登,达到。

[489] 絙(ɡēnɡ):粗绳。

【译文】

关于煮茶器具,如果在松林之间,有石可以放置茶具,那么具列可以不用。如果用干柴枯叶及鼎䥶之类的锅来烧水,那么风炉、灰承、炭檛、火䇲、交床等器具都可以弃置不用。若是在泉旁溪边煮茶,水方、涤方、漉水囊也可以省略。如果只有五个以下的人喝茶,茶又可碾成细末,就不必用罗合了。如果攀附藤蔓登上山岩,或拉着粗绳进入山洞,先在山口把茶烤好研细,或用纸包或盒子装好,那么,碾、拂末也可以不用。如果瓢、碗、竹䇲、札、熟盂、鹾簋都可以盛放在一只竹筥中,那么都篮也可以省去。

但城邑之中,王公之门,二十四器阙一,则茶废矣。

【译文】

但是,在城市之中,王公贵族之家,二十四种煮茶器具如果缺少一样,就算不上是真正的饮茶了。茶道就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