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章中,陆羽汇集了自有史以来至初唐的茶历史文献资料四十八则,对人们全面了解中国茶叶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中有些材料现已不可见,所以《茶经》还保存了一些难得的史料。
这四十八则史料分见于各类书籍文献中,自先秦诸子百家中的《晏子春秋》,到秦汉以来的字书、医药书、史书、小说、诗文、僧史、地志、经方等,让人看到茶历史文化的多姿多彩。
对于所收的四十八则茶史实,陆羽的编排顺序很有历史感。与名人相关的茶事茶文,基本上按时间顺序来排列,而其他不以名人茶事著名的图记、图经、本草书、医方等类书,则先分类编排,在同一类中再按时间排列。这种有类有序的编排,为其大力提倡的茶饮文化提供了有力的史料支持,也更能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与掌握茶史茶事,从而更有深度地去感受茶的历史文化内涵。
这些史料最主要的作用,是让人们从历史文献的记载中,看到并印证茶文化的各方面内容。一如节俭,晏婴、陆纳、桓温、南朝齐世祖武帝萧赜等人,都曾用茶来表示自己的节俭生活。二是将茶用于祭祀,如齐武帝遗诏设茶为祭、剡县陈务妻以茶奠古墓、余姚人虞洪遇仙人以茶祭供,这些事迹直接影响到唐代形成明确的以茶供佛、祀神以及多种祭祀礼仪。宋以后,以茶致祭也进入到士大夫的家礼之中,成为中国礼仪习俗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章所记茶事中有多条材料指向茶对人修炼的作用,如广陵老姥能够提着茶器飞行,仙人丹丘子请虞洪祀之以茶,单道开服食的物品中有荼苏,陶弘景《杂录》更是明言:“苦茶轻身换骨”,等等。四是所记交广地区以茶待客的习俗,晋人南渡在石头城以茶迎后渡者,表明在南方产茶地区饮茶的普泛以及客来设茶习俗形成时间之早。而陆纳以茶待客以显清素简朴,则又给以茶待客的行为注入了清简的涵义。
名人茶事有着强大的示范作用和心理暗示。而医药书、经方等方面的内容,则从医药的角度,对前面章节中述及的茶叶的各种功用,起到了专业论证的作用。而诗文等文学作品对于茶饮的描述,极其生动形象。比如左思《娇女诗》对于两个娇美小女儿急于饮茶的生动描绘:“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 。”因为急于想喝到茶,所以也顾不得地上的尘土和炉中的烟灰,而去对着炉火吹气助燃。如此生动鲜活的形象充满了感染力。而地记、图经等地理书中关于各地产茶的记载,又开启了下一章唐代茶叶产区的篇章。
三皇 炎帝神农氏
【译文】
三皇 炎帝神农氏
周 鲁周公旦,齐相晏婴
【译文】
周 周公姬旦,齐国国相晏婴
汉 仙人丹丘子、黄山君 [251] ,司马文园令相如,扬执戟雄
【注释】
[251] 黄山君:汉代仙人。
【译文】
汉 仙人丹丘子、黄山君,孝文园令司马相如,执戟郎扬雄
吴 归命侯 [252] ,韦太傅弘嗣
【注释】
[252] 吴归命侯:孙皓(242—283),三国时吴国的末代皇帝,264—280年在位,于280年降晋,被封为归命侯。事见《三国志》。
【译文】
吴 归命侯孙皓,太傅韦曜
晋 惠帝 [253] ,刘司空琨,琨兄子兖州刺史演 [254] ,张黄门孟阳 [255] ,傅司隶咸 [256] ,江洗马统 [257] ,孙参军楚 [258] ,左记室太冲,陆吴兴纳,纳兄子会稽内史俶,谢冠军安石,郭弘农璞,桓扬州温 [259] ,杜舍人育,武康小山寺释法瑶 [260] ,沛国夏侯恺 [261] ,余姚虞洪 [262] ,北地傅巽 [263] ,丹阳弘君举 [264] ,乐安任育长 [265] ,宣城秦精 [266] ,敦煌单道开 [267] ,剡县陈务妻 [268] ,广陵老姥 [269] ,河内山谦之 [270]
【注释】
[253] 晋惠帝:司马衷(259—306),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子,西晋的第二代皇帝,290—306年在位。他为人痴呆不任事,相传被司马越毒死。见《晋书·惠帝纪》。
[254] 演:刘演,字始仁,刘琨侄。西晋末,北方大乱,刘琨表奏其任兖州刺史,东晋时官至都督、后将军。《晋书·刘琨传》有附传。
[255] 张黄门孟阳:张载,字孟阳,曾任中书侍郎,未任过黄门侍郎,而是其弟张协(字景阳)任过此职。《晋书》卷五五有传。《茶经》此处当有误记。
[256] 傅司隶咸:傅咸(239—294),字长虞,西晋北地泥阳(在今陕西耀州)人,西晋哲学家、文学家傅玄之子,仕于晋武帝、惠帝时,历官尚书左、右丞,以议郎长兼司隶校尉等。《晋书·傅玄传》中有附传。
[257] 江洗马统:江统(?—310),字应元,西晋陈留圉县(在今河南杞县南)人。西晋武帝时,初为山阳令,迁中郎,转太子洗马,在东宫多年,后迁任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国子博士。《晋书》有传。洗马:官名。汉沿秦置,为东宫官属,职如谒者,太子出则为前导。晋时改掌图籍,隋改司经局洗马,至清末废。
[258] 孙参军楚:孙楚(约218—293),字子荆,三国魏至西晋时太原中都县(在今山西平遥)人,文学家,晋惠帝初官至冯翊太守。《晋书》有传。
[259] 桓扬州温:桓温(312—373),东晋谯国龙亢(在今安徽怀远)人,字符子,娶晋明帝之女南康长公主为妻。官至大司马,曾任荆州刺史、扬州牧等。长期执掌东晋朝政,三次北伐,威名赫赫。《晋书》有传。
[260] 武康:古县名。在今浙江湖州德清。释法瑶:东晋至南朝宋齐间著名涅槃师,慧净弟子。著有《涅槃》、《法华》、《大品》、《胜鬘》等经及《百论》的疏释。
[261] 沛国:在今江苏沛县、丰县一带。夏侯恺:字万仁,《搜神记》中的人物。
[262] 虞洪:《搜神记》中之人物。
[263] 北地:郡名。在今陕西铜川耀州一带。傅巽:傅咸的从祖父,字公悌。“瑰伟博达,有知人之鉴。”初辟于公府,拜尚书郎,后客于荆州为刘表幕官。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军到襄阳,傅巽时任东曹掾,与蒯越、韩嵩等游说继任荆州牧刘琮归降曹操。刘琮举州往降,以傅巽说降刘琮有功,赐爵关内侯。魏文帝时为侍中尚书,魏明帝太和年中卒。
[264] 弘君举:清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之《全晋文》录存其文。
[265] 乐安:在今山东邹平。任育长:任瞻,晋人。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纰漏第三十四》:晋武帝崩时(290)选百二十挽郎,任瞻在其中,时年少,有美名。
[266] 秦精:《续搜神记》中人物。
[267] 单道开:东晋僧人。西晋末入内地,在河北居住甚久,后南游,经南京,又至广东罗浮山(在今惠州北)隐居卒。《晋书·艺术传》中有传。
[268] 陈务妻:《异苑》中的人物。
[269] 广陵老姥:《广陵耆老传》中的人物,广陵在今江苏扬州。
[270] 河内:古郡名。西晋时治所在今河南沁阳。山谦之(420—470):南朝宋时人,著有《吴兴记》等。
【译文】
晋 惠帝司马衷,司空刘琨,琨侄兖州刺史刘演,黄门侍郎张载,司隶校尉傅咸,太子洗马江统,参军孙楚,记室左思,吴兴陆纳,纳侄会稽内史陆俶,冠军谢安,弘农太守郭璞,扬州牧桓温,中书舍人杜育,武康小山寺释法瑶,沛国夏侯恺,余姚虞洪,北地傅巽,丹阳弘君举,乐安任瞻,宣城秦精,敦煌单道开,剡县陈务妻,广陵老姥,河内山谦之
后魏 [271] 琅琊王肃 [272]
【注释】
[271] 后魏:指北朝的北魏(386—534),鲜卑拓拔珪所建,原建都平城(在今山西大同),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与西魏。
[272] 琅琊:在今山东东南沿海一带。王肃(464—501):字恭懿,初仕南齐,后因父兄为齐武帝所杀,乃奔北魏,受到魏孝文帝器重礼遇,为魏制定朝仪礼乐。《魏书》有传。
【译文】
后魏 琅琊王肃
宋 [273] 新安王子鸾,鸾兄豫章王子尚 [274] ,鲍照妹令晖 [275] ,八公山沙门昙济 [276]
【注释】
[273] 宋:即南朝宋(420—479),宋武帝刘裕推翻东晋政权而建立,国号宋,都建康(在今江苏南京)。
[274] 新安王子鸾,鸾兄豫章王子尚:子鸾为南朝宋孝武帝第八子,子尚是第二子,子尚为兄,《茶经》底本此处称子尚为“鸾弟”,有误,据改。事见《宋书》。
[275] 鲍照妹令晖:鲍照(约415—470),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其妹令晖亦是一位优秀诗人,钟嵘在其《诗品》中对她有很高的评价,《玉台新咏》载其“著《香茗赋集》行于世”,该集已佚,仅存书目。
[276] 八公山:在今安徽淮南。沙门:佛家指出家修行的人。昙济:南朝宋著名成实论师,著有《六家七宗论》,事见《高僧传》,《名僧传抄》中有传。
【译文】
宋 新安王子鸾,鸾兄豫章王子尚,鲍照妹令晖,八公山沙门昙济
齐 [277] 世祖武帝 [278]
【注释】
[277] 齐:萧道成推翻南朝刘宋政权所建的南朝齐(479—502),都建康(在今江苏南京)。南齐是南北朝四个朝代中存在时间最短的,仅有二十三年。
[278] 世祖武帝:南朝齐国第二代皇帝萧赜,482—493年在位,在位期间劝课农桑,减免赋税,赈济穷困。注重学校教育,提倡节俭,使社会出现了相对安定的局面。事见《南齐书·武帝纪》。
【译文】
齐 世祖武帝萧赜
梁 [279] 刘廷尉 [280] ,陶先生弘景 [281]
【注释】
[279] 梁:萧衍推翻南朝齐所建立的南朝梁(502—557)政权,都建康(在今江苏南京)。
[280] 刘廷尉: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原名冉,小字阿士,彭城(在今江苏徐州)人,廷尉是其官名。能文善草隶,号神童。年十四,代父起草诏诰。历官著作佐郎、秘书丞、廷尉卿、秘书监。明人辑有《刘秘书集》。《梁书》有传。
[281] 陶先生弘景:陶弘景(456—536),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字通明,丹阳秣陵(在今江苏江宁南)人,仕于齐,入梁后隐居于句容句曲山。梁武帝每逢大事就入山就教于他,人称山中宰相。死后谥贞白先生。著有《神农本草经集注》、《肘后百一方》等。《南史》、《梁书·处士传》中有传。
【译文】
梁 廷尉刘孝绰,贞白先生陶弘景
皇朝 [282] 徐英公𪟝 [283]
【注释】
[282] 皇朝:指唐朝。
[283] 徐英公𪟝:徐𪟝,即李𪟝(594—669),唐初名将,本姓徐,名世𪟝,字懋功,曾任兵部尚书,拜司空、上柱国,封英国公。唐太宗李世民赐姓李,避李世民讳改为单名𪟝。《新唐书》、《旧唐书》有传。
【译文】
唐 英国公徐𪟝
《神农食经》 [284] :“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注释】
[284] 《神农食经》:传说为炎帝神农所撰,实为西汉儒生托名神农氏所作,早已失传,历代史书《艺文志》均未见记载。有人称《汉书·艺文志》录有《神农食经》七卷,不知何据。按:《汉书·艺文志》载有《神农黄帝食禁》七卷一种,著者将其归类为“经方”——汉以前临床医方著作及方剂的泛称,非“食经”。
【译文】
《神农食经》记载:“长期饮茶,使人精力饱满、心情愉悦。”
周公《尔雅》:“槚,苦荼。”
【译文】
周公《尔雅》记载:“槚,就是苦荼。”
《广雅》云 [285] :“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芼之 [286] 。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注释】
[285] 《广雅》:三国魏张揖所撰,原三卷,隋代曹宪作音释,始分为十卷,体例根据《尔雅》而内容博采汉代经书笺注及《方言》、《说文》等字书增广补充而成。隋代为避炀帝杨广名讳,改名为《博雅》,后二名并用。
[286] 芼(mào):拌和。
【译文】
《广雅》记载:“荆州、巴州一带,采摘茶叶制成茶饼,叶子老的,做茶饼时,要加用米糊才能制成。想煮茶饮用时,先烤炙茶饼至呈现红色,捣成碎末放置瓷器中,冲入沸水浸泡,或放些葱、姜、橘子拌和着浸泡。喝了它可以醒酒,使人兴奋不想睡。”
《晏子春秋》 [287] :“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 [288] ,茗菜而已 [289] 。”
【注释】
[287] 《晏子春秋》:旧题春秋晏婴撰,所述皆婴遗事,宋王尧臣等《崇文总目》认为当为后人摭集而成。今凡八卷。《茶经》所引内容见其卷六内篇杂下第六,文稍异。
[288] 三弋(yì)、五卵:三五样禽鸟禽蛋。弋,禽鸟。三、五为虚数词,几样。
[289] 茗菜:一般认为晏婴当时所食为苔菜而非茗饮。苔菜又称紫堇、蜀芹、楚葵,古时常吃的蔬菜。
【译文】
《晏子春秋》记载:“晏婴担任齐景公的国相时,吃的是糙米饭,和三五样禽鸟禽蛋,茶和蔬菜而已。”
司马相如《凡将篇》 [290] :“乌喙、桔梗、芫华、款冬、贝母、木蘖、蒌、芩草、芍药、桂、漏芦、蜚廉、雚菌、荈诧、白敛、白芷、菖蒲、芒消、莞椒、茱萸 [291] 。”
【注释】
[290] 《凡将篇》:汉司马相如所撰字书,约成书于公元前130年,缀辑古字为词语而没有音义训释,取开头“凡将”二字为篇名,《说文》常引其说,已佚,现有清任大椿《小学钩沉》、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本。《四库总目提要》说:“(《茶经》)七之事所引多古书,如司马相如《凡将篇》一条三十八字,为他书所无,亦旁资考辨之一端矣。”
[291] 乌喙(huì):又名乌头,毛茛科附子属。味辛、甘,温、大热,有大毒。主中风恶风等。桔梗:桔梗科桔梗属。味辛、苦,微温,有小毒。主胸胁痛如刀刺,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等。芫(yuán)华:又作芫花,瑞香科瑞香属。味辛、苦,温,大热,有小毒。主逆咳上气。款冬:菊科款冬属。味辛、甘,温,无毒。主逆咳上气善喘。贝母:百合科贝母属。味辛、苦,平,微寒,无毒。主伤寒烦热等。木蘖(niè):即黄蘖,芸香科黄蘖属。落叶乔木,茎可制黄色染料,树皮入药。一般用于清下焦湿热,泻火解毒,黄疸肠痔,漏下赤白,杀蛀虫,为降火与治痿要药。蒌(lóu):即蒌菜,胡椒科土蒌藤属。蔓生有节,味辛而香。芩草:禾本科芦苇属。吴陆玑《陆氏诗疏广要》:“芩草,茎如钗股,叶如竹,蔓生,泽中下地咸处,为草真实,牛马皆喜食之。”芍药:毛茛科。味苦、辛,平,微寒,有小毒。主邪气腹痛、除血痹。漏芦:菊科漏芦属。味苦,寒,无毒。主皮肤热,下乳汁等。蜚廉:菊科飞廉属。味苦,平,无毒。主骨节热。雚(huán)菌:味咸,甘,平,微温。有小毒。主治心痛。一名雚芦。生东海池泽及渤海章武。八月采,阴干。荈诧:双音迭词,分别代表茶名。白敛:亦作白蔹,葡萄科葡萄属。有解热、解毒、镇痛功能。白芷:伞形科咸草属。味辛,温。主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等。一名芳香。生川谷。菖(chānɡ)蒲:天南星科白菖属。有特种香气,根茎入药,可以健胃。芒消:即芒硝,朴硝加水熬煮后结成的白色结晶体。成分是硫酸钠,医药上用作泻剂。莞(ɡuān)椒:吴觉农认为恐为华椒之误,华椒即秦椒,芸香科秦椒属,可供药用。在宋代,有以椒入茶煎饮的。茱萸:香气辛烈,可入药。古俗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佩茱萸能祛邪辟恶。
【译文】
汉司马相如《凡将篇》在药物类中记载:“乌喙、桔梗、芫华、款冬、贝母、木蘖、蒌、芩草、芍药、桂、漏芦、蜚廉、雚菌、荈诧、白敛、白芷、菖蒲、芒硝、莞椒、茱萸。”
《方言》 [292] :“蜀西南人谓茶曰蔎。”
【注释】
[292] 《方言》:汉扬雄所撰。该书仿《尔雅》的体例,汇集古今各地同义词语,分别注明通行范围,可见汉代语言的分布状况。按:《茶经》所引本句并不见于今本《方言》原文。
【译文】
汉扬雄《方言》记载:“蜀西南人把茶称为蔎。”
《吴志·韦曜传》:“孙皓每飨宴,坐席无不率以七升为限,虽不尽入口,皆浇灌取尽。曜饮酒不过二升。皓初礼异,密赐茶荈以代酒 [293] 。”
【注释】
[293] “《吴志·韦曜传》”至“以代酒”:这段文字与《三国志·吴书·韦曜传》文稍异。
【译文】
《三国志·吴书·韦曜传》记载:“孙皓每次设宴,坐客人人要饮酒七升,即使不全部喝下去,也都要浇灌完毕。韦曜酒量不超过二升。孙皓当初非常尊重他,暗地里赐茶以代酒。”
《晋中兴书》 [294] :“陆纳为吴兴太守时,卫将军谢安常欲诣纳。《晋书》云:纳为吏部尚书 [295] 。 纳兄子俶怪纳无所备,不敢问之,乃私蓄十数人馔。安既至,所设唯茶果而已。俶遂陈盛馔,珍羞必具。及安去,纳杖俶四十,云:‘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吾素业?’”
【注释】
[294] 《晋中兴书》:原为八十卷,已佚,清黄奭辑存一卷,题为何法盛撰。据李延寿《南史·徐广传》附郄绍传所载,本是郄绍所著,写成后原稿被何法盛窃去,就以何的名义行于世。这一段与房玄龄《晋书·陆晔传》附陆纳传所载文字稍异,其主要不同点详下条注,其余关系不大,从略。
[295] 纳为吏部尚书:据《晋书·陆晔传》附陆纳传载:“纳字祖言,少有清操,贞历绝俗。……(简文帝时)出为吴兴太守。……(孝武帝时)迁太常,徙吏部尚书,加奉车都尉、卫将军。谢安尝欲诣纳……”陆纳任吴兴太守是372年,迁徙吏部尚书则在375年或稍后,谢安才去拜访,地点在京城建业,不是吴兴。谢安当时是后将军军衔(比陆纳卫将军军衔低),到383年才拜卫将军。这些都与《晋中兴书》不同。
【译文】
《晋中兴书》记载:“陆纳任吴兴太守时,卫将军谢安常想拜访陆纳。《晋书》说:陆纳为吏部尚书。 陆纳的侄子陆俶奇怪他没什么准备,但又不敢询问,便私自准备了十多人的菜肴。谢安来后,陆纳仅仅用茶和果品招待。陆俶于是摆上丰盛的菜肴,各种精美的食物都有。等到谢安走后,陆纳打了陆俶四十棍,说:‘你既然不能给叔父增光,为什么还要玷污我清白的操守呢?’”
《晋书》:“桓温为扬州牧,性俭,每燕饮,唯下七奠柈茶果而已 [296] 。”
【注释】
[296] 这段文字与《晋书·桓温传》文略异。下,摆出。奠(dìnɡ),同“饤”,用指盛贮食物盘碗的量词。
【译文】
《晋书》记载:“桓温任扬州牧时,性好节俭,每次请客宴会,只设七盘茶果而已。”
《搜神记》 [297] :“夏侯恺因疾死。宗人字苟奴察见鬼神。见恺来收马,并病其妻。著平上帻 [298] ,单衣,入坐生时西壁大床,就人觅茶饮。”
【注释】
[297] 《搜神记》:晋干宝撰,计三十卷,本条见其书卷十六,文稍异。干宝字令升,新蔡(在今河南)人。生卒年未详。少勤学,以才器为佐著作郎,求补山阴令,迁始安太守。王导请为司徒右长史,迁散骑常侍。按:王导是在太宁三年(325)成帝即位时任司徒、录尚书事,则干宝是东晋初期人。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说:“该书于神祇灵异人物变化之外,颇言神仙五行,亦偶有释氏说。”
[298] 平上帻(zé):魏晋以来武官所戴的一种平顶头巾,有一定的款式。
【译文】
《搜神记》记载:“夏侯恺因病去世。同族人苟奴能够看见鬼神。他看见夏侯恺来取马匹,使他的妻子也生了病。苟奴看见他戴着平顶头巾,穿着单衣,进屋坐到生前常坐的靠西墙的大床上,向人要茶喝。”
刘琨《与兄子南兖州刺史演书》云 [299] :“前得安州干姜一斤 [300] ,桂一斤,黄芩一斤 [301] ,皆所须也。吾体中愦闷 [302] ,常仰真茶 [303] ,汝可置之。”
【注释】
[299] 南兖州:据《晋书·地理志下》载:“元帝侨置兖州,寄居京口(明帝以郄鉴为刺史,寄居广陵)。后改为南兖州,或还江南,或居盱眙,或居山阳。”因在山东、河南的原兖州已被石勒占领,东晋于是在南方侨置南兖州(同时侨置的有多处),安插北方南逃的官员和百姓。《晋书》所载刘演事迹较简略,只记载任兖州刺史,驻廪丘。刘琨在东晋建立的第二年(318)于幽州被段匹磾所害,这两年刘演尚在北方;“南”字似为后人所加,前面目录也无此字,存疑。
[300] 安州:晋代的州,是第一级大行政区,统辖许多郡、国(第二级行政区),没有安州。晋至隋时只有安陆郡,到唐代才改称安州。在今湖北安陆一带。这一段文字,恐非刘琨原文,当为人有所更改。
[301] 黄芩: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对生,披针形,开淡紫色花。根黄色,中医用做清凉解热剂。
[302] 愦(kuì):烦闷。
[303] 真茶:好茶,名茶。
【译文】
刘琨《与兄子南兖州刺史演书》中写道:“先前收到你寄来的安州干姜一斤、桂一斤、黄芩一斤,都是我所需要的。我身体不适心情烦闷时,常常仰靠好茶来提神解闷,你可以多置办一些。”
傅咸《司隶教》曰 [304] :“闻南市有蜀妪作茶粥卖 [305] ,为廉事打破其器具 [306] ,后又卖饼于市。而禁茶粥以困蜀姥,何哉?”
【注释】
[304] 《司隶教》:司隶校尉的指令。司隶校尉为职掌律令、举察京师百官的官职。教,古时上级对下级的一种文书名称,犹如近代的指令。
[305] 茶粥:又称茗粥、茗糜。把茶叶与米粟、高粱、麦子、豆类、芝麻、红枣等合煮的羹汤。现在我国南方和日本的一些地方,仍然有这种吃法。
[306] 廉事:不详,当为某级官吏。
【译文】
傅咸《司隶教》中说:“听说南市有蜀妇煮茶粥售卖,廉事把她的器皿打破,之后她又在市中卖饼。禁卖茶粥为难蜀妇,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神异记》 [307] :“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牵三青牛,引洪至瀑布山曰:‘吾,丹丘子也。闻子善具饮,常思见惠。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给。祈子他日有瓯牺之余,乞相遗也。’因立奠祀,后常令家人入山,获大茗焉。”
【注释】
[307] 《神异记》: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类书间有引《神异记》者,则为道士王浮作。”王浮,西晋惠帝时人。
【译文】
《神异记》记载:“余姚人虞洪进山采茶,遇见一道士,牵着三头青牛。道士领着虞洪来到瀑布山,说:‘我是丹丘子,听说你善于煮茶饮,常想请你送些给我品尝。山中有大茶,可以供你采摘。希望你日后有喝不完的茶时,能送些给我喝。’虞洪于是以茶作祭品进行祭祀,后来经常叫家人进山,果然采到大茶。”
左思《娇女诗》 [308]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 [309] 。小字为纨素 [310] ,口齿自清历 [311] 。有姊字惠芳,眉目粲如画。驰骛翔园林 [312] ,果下皆生摘。贪华风雨中,倏忽数百适 [313] 。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䥶 [314] 。”
【注释】
[308] 左思《娇女诗》:描写两个小女儿天真顽皮的形象。据《玉台新咏》、《太平御览》所载,原诗共五十六句,本书所引仅十二句,陆羽不是摘录某一段落,而是将前后诗句进行拼合。个别字与前两书所载不同。
[309] 皙(xī):肤色白净。
[310] 小字:一般作乳名解,但这里是指小的那个女儿名字叫纨素,与下面“其姊字蕙芳”是对称的。
[311] 清历:分明,清楚。
[312] 驰骛:奔走,奔竞。
[313] 倏(shū)忽:顷刻,极短的时间。适:到,往。
[314] 心为茶荈(chuǎn)剧,吹嘘对鼎䥶:因为急于要烹好茶茗来喝,于是对着锅鼎吹火。吹嘘,呼气,吹气。䥶(lì):同“鬲”,形状同鼎,有三足,可直接在其下生火,而不需炉灶。
【译文】
左思《娇女诗》云:“我家有娇女,肤色很白净。小妹叫纨素,口齿很伶俐。姐姐叫蕙芳,眉目美如画。跑跳园林中,未熟就摘果。爱花风雨中,顷刻百进出。心急欲饮茶,对炉直吹气。”
张孟阳《登成都楼》诗云 [315] :“借问扬子舍,想见长卿庐 [316] 。程卓累千金 [317] ,骄侈拟五侯 [318] 。门有连骑客,翠带腰吴钩 [319] 。鼎食随时进,百和妙且殊 [320] 。披林采秋橘,临江钓春鱼。黑子过龙醢 [321] ,果馔逾蟹蝑 [322] 。芳茶冠六清 [323] ,溢味播九区 [324] 。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娱。”
【注释】
[315] 张孟阳《登成都楼》:诗名近人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作张载《登成都白菟楼》。《晋书·张载传》记载张载父张收任蜀郡(治成都)太守,载于太康元年(280)至蜀探亲,一般认为诗作于此时。原诗三十二句,陆羽仅摘录后面的一半。白菟楼又名张仪楼,即成都城西南门城楼,楼很高大,临山瞰江。
[316] 扬子:对扬雄的敬称。长卿:司马相如表字。扬雄和司马相如都是成都人。扬雄的草玄堂,相如晚年因病不做官时住的庐舍,都在白菟楼外不远处。两人都是西汉著名的辞赋家,诗文描述成都地方历代人物辈出。
[317] 程卓:指汉代程郑和卓王孙两大富豪之家。累千金:形容积累的财富多。汉代程郑和卓王孙两家迁徙蜀郡临邛以后,因为开矿铸造,非常富有。《史记·货殖列传》说卓氏之富“倾动滇蜀”,程氏则“富埒卓氏”。
[318] 骄侈拟五侯:说程、卓两家的骄横奢侈,比得上王侯。五侯,指五侯九伯之五侯,即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亦指同时封侯五人。东汉梁冀因为是顺帝的内戚,他的儿子和叔父五人都封为侯爵,专权骄横达二十年,都过着穷奢极侈的生活。一说指东汉桓帝封宦官单超、徐璜等五人为侯,“五人同日封,世谓之五侯。自是权归宦官,朝政日乱矣”,后以泛称权贵之家为五侯家。
[319] 门有连骑客,翠带腰吴钩:宾客们接连地骑着马来到,镶嵌翠玉的腰带上佩挂名贵的刀剑。连骑,古时主仆都骑马称为连骑,表明这人地位高贵。翠带,镶嵌翠玉的皮革腰带。吴钩,即吴越之地出产的刀剑,刃稍弯,极锋利,驰誉全国。
[320] 鼎食:古时贵族进餐,以鼎盛菜肴,鸣钟击鼓奏乐,所谓“钟鸣鼎食”。时:时节,时新。百和:形容烹调的佳肴多种多样。和,烹调。殊:不同。
[321] 黑子:未详出典,有解作鱼子者。龙醢:龙肉酱,古人以为味极美,张载是将鱼子同龙肉酱比美。醢,肉酱。
[322] 果馔(zhuàn):果品与菜肴。泛指饮食。馔,食物,菜肴。蟹蝑(xiè):蟹酱。
[323] 芳茶冠六清:芳香的茶茗超过六种饮料。六清,六种饮料,《周礼·天官·膳夫》:“饮用六清”,即水、浆、醴(甜酒)、䣼(以水和酒)、医(酒的一种)、酏(去渣的粥清)。底本及诸校本皆作“六情”。六情,是人类“不学而能”的天生的六种感情,东汉班固《白虎通》卷下云:“喜、怒、哀、乐、爱、恶,谓六情。”佛经则以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情。以这些与芳香的茶茗相比拟都是不妥的。
[324] 九区:即九州,古时分中国为九州,关于九州的说法不一。《书·禹贡》作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尔雅·释地》有幽﹑营州而无青﹑梁州;《周礼·夏官·职方》有幽﹑并州而无徐﹑梁州。后以九州泛指天下,全中国。
【译文】
张孟阳《登成都楼》诗下半首云:“请问扬雄的故居在何处?司马相如的故居是哪般模样?程郑、卓王孙两大豪门积累巨富,骄横奢侈可比五侯之家。他们的门前经常有连骑而来的贵客,镶嵌翠玉的腰带上佩挂名贵的刀剑。家中钟鸣鼎食,各种各样时新的美味精妙无比。秋季走进林中采摘柑橘,春天可在江边把竿垂钓。黑子的美味胜过龙肉酱,瓜果做的菜肴鲜美胜过蟹酱。芳香的茶茗胜过各种饮料,美味盛誉传遍全天下。如果寻求人生的安乐,成都这块乐土还是能够让人们尽享欢乐的。”
傅巽《七诲》 [325] :“蒲桃宛柰 [326] ,齐柿燕栗,峘阳黄梨 [327] ,巫山朱橘,南中茶子 [328] ,西极石蜜 [329] 。”
【注释】
[325] 《七诲》:“七”为文体的一种,亦称七体,为赋的另一形式。南朝梁萧统《文选》列“七”为一门。近人严可均纂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所辑《七诲》仅存片断,全文现可从日藏弘仁本唐高宗朝大型诗文总集《文馆词林》中得见。
[326] 蒲桃、宛柰(nài):这一段都是在食品前冠以产地。蒲,古代有几个地点,西晋的蒲阪县,属河东郡,今山西永济西。后代简称蒲者,多指此处。宛,宛县,为荆州南阳国首府,在今河南南阳。柰,俗名花红,亦名沙果。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林檎》集解:柰与林檎一类二种也,树实皆似林檎而大。按:花红、林檎、沙果实一物而异名,果味似苹果,供生食,从古代大宛国传来。
[327] 峘(hénɡ)阳:峘,通“恒”。恒阳有二解,一是指恒山山阳地区,一是指恒阳县,在今河北曲阳。
[328] 南中:古地区名。大概在今四川大渡河以南、贵州西部和云南全省。三国蜀汉以巴、蜀为根据地,其地在巴、蜀之南,故名。蜀诸葛亮南征后,置南中四郡,政治中心在今云南曲靖。
[329] 西极:西向极远之处。一说是今甘肃张掖一带,一说泛指今我国新疆及中亚一带。石蜜:一说是用甘蔗炼糖,成块者即为石蜜。一说是蜂蜜的一种,采于石壁或石洞的叫做石蜜。
【译文】
傅巽《七诲》记载:“山西的桃子,河南的苹果,齐地的柿子,燕地的板栗,恒阳的黄梨,巫山的红橘,南中的茶子,西极的石蜜。”
弘君举《食檄》:“寒温既毕 [330] ,应下霜华之茗 [331] ;三爵而终 [332] ,应下诸蔗、木瓜、元李、杨梅、五味、橄榄、悬豹、葵羹各一杯 [333] 。”
【注释】
[330] 寒温:寒暄,问寒问暖。多指宾主见面时谈天气冷暖起居之类的应酬话。
[331] 霜华之茗:茶沫白如霜花的茶饮。
[332] 三爵:喝了三杯酒。爵,古代盛酒器,三足两柱,此处作为饮酒计量单位。
[333] 诸蔗:甘蔗。元李:大李子。悬豹:吴觉农以为似为“悬钩”形近之误。悬钩,山莓的别名,又称木莓,蔷薇科,茎有刺如悬钩,子酸美,人多采食。葵羹:棉葵科冬葵,茎叶可煮羹饮。
【译文】
弘君举《食檄》说:“见面寒暄应酬之后,应该先喝沫白如霜的好茶;酒过三巡,应该再陈上甘蔗、木瓜、元李、杨梅、五味、橄榄、悬豹、葵羹各一杯。”
孙楚《歌》 [334] :“茱萸出芳树颠,鲤鱼出洛水泉。白盐出河东 [335] ,美豉出鲁渊 [336] 。姜、桂、茶荈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蓼苏出沟渠 [337] ,精稗出中田 [338] 。”
【注释】
[334] 孙楚《歌》:此《歌》已散佚,歌题不详,明人张溥《汉魏六朝三百家集》所编《孙冯翊集》中未有收录。近人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之《全晋诗》收录,题名曰“出歌”。
[335] 河东:晋代郡名。在今山西西南。境内解州(在今山西运城西南)、安邑(在今山西运城东北)均产池盐,解盐在我国古代既著名又重要。
[336] 鲁:在今山东西南部。渊:湖泽,鲁地多湖泽。
[337] 蓼(liǎo):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水蓼、红蓼、刺蓼等。味辛,又名辛菜,可作调味用,古时常作烹饪佐料。苏:宋罗愿《尔雅翼》:“叶下紫色而气甚香,今俗呼为紫苏。煮饮尤胜。取子研汁煮粥良。长服令人肥白、身香。亦可生食,与鱼肉作羮。”
[338] 稗(bài):精米。中田:倒装词,即田中。
【译文】
孙楚《歌》云:“茱萸出佳木顶,鲤鱼产在洛水泉。白盐出产于河东,美豉出于鲁地湖泽。姜、桂、茶荈出产于巴蜀,椒、橘、木兰出产在高山。蓼苏生长在沟渠,精米出产于田中。”
华佗《食论》 [339] :“苦茶久食,益意思。”
【注释】
[339] 华佗(约141—208):字元化,今安徽亳州人,医术高明,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家。《三国志·魏书》有传。《食论》:不详。
【译文】
华佗《食论》说:“长期饮茶,能增益思维能力。”
壶居士《食忌》 [340] :“苦茶久食,羽化 [341] ;与韭同食,令人体重。”
【注释】
[340] 壶居士:又称壶公,道家人物,据说他在空室内悬挂一壶,晚间即跳入壶中,别有天地。《食忌》:壶居士著,具体不详。本条宋叶廷珪《海录碎事》所引有所不同:“茶久食羽化。不可与韭同食,令耳聋。”
[341] 羽化:羽化登仙。道家所言修炼成正果后的一种状态。
【译文】
壶居士《食忌》说:“长期饮茶,能使人飘飘欲仙;茶与韭菜同时吃,会使人体重增加。”
郭璞《尔雅注》云:“树小似栀子,冬生叶可煮羹饮 [342] 。今呼早取为茶,晚取为茗,或一曰荈,蜀人名之苦荼。”
【注释】
[342] 冬生叶:茶为常绿树,立冬后,在适当的地理、气候条件下,仍然萌发芽叶。
【译文】
郭璞《尔雅注》说:“茶树小如栀子,冬季叶不凋零,所生叶可煮羹汤饮用。现在把早采的叫做茶,晚采的叫做茗,或者叫做荈,蜀地的人称之为苦荼。”
《世说》 [343] :“任瞻,字育长,少时有令名 [344] ,自过江失志 [345] 。既下饮,问人云:‘此为茶?为茗?’觉人有怪色,乃自申明云:‘向问饮为热为冷。’”
【注释】
[343] 《世说》: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等著,计八卷,梁刘孝标作注,增为十卷,见《隋书·经籍志》。后不知何人增加“新语”二字,唐后期王方庆有《续世说新书》。现存三卷是北宋晏殊所删定。内容主要是拾掇汉末至东晋的士族阶层人物的逸闻轶事,尤详于东晋。这一段载于《纰漏第三十四》,陆羽有删节。
[344] 令名:美好的声誉。这段原文前面说任瞻“一时之秀彦”,“童少时,神明可爱”。
[345] 自过江失志:西晋被刘聪灭亡后,司马睿在南京建立东晋王朝,西晋旧臣多由北方渡过长江投靠东晋,任瞻也随着过江,丞相王敦在石头城(在今南京西北)迎接,并摆设茶点欢迎。失志,恍恍惚惚,失去神智。
【译文】
《世说》记载:“任瞻,字育长,年少时有美好的声誉,自从过江南渡有点恍恍惚惚失去神智。一次饮茶的时候,他问人说:‘这是茶,还是茗?’当看到别人奇怪不解的神情时,便自己辩别说:‘刚才问的是茶是热还是冷。’”
《续搜神记》 [346] :“晋武帝世 [347] ,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采茗 [348] 。遇一毛人,长丈余,引精至山下,示以丛茗而去。俄而复还,乃探怀中橘以遗精。精怖,负茗而归。”
【注释】
[346] 《续搜神记》:又名《搜神后记》,据《四库总目提要》说:“旧本题晋陶潜撰。明沈士龙《跋》谓:‘潜卒于元嘉四年,而此有十四、十六两年事。《陶集》多不称年号,以干支代之,而此书题永初、元嘉,其为伪托。固不待辩。’”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说,陶潜性情豁达,不致著这种书。《隋书·经籍志》已载有此书,当是陶潜以后的南朝人伪托。这一段陆羽有较大的删节。
[347] 晋武帝:晋开国君主司马炎(236—290),司马昭之子。昭死,继位为晋王,后魏帝让位,乃登上帝位,建都洛阳,灭吴,统一中国,在位二十六年。
[348] 武昌山:宋王象之《舆地纪胜》:“武昌山,在本(武昌)县南百九十里。高百丈,周八十里。旧云,孙权都鄂,易名武昌,取以武而昌,故因名山。《土俗编》以为今县名疑因山以得之。”
【译文】
《续搜神记》记载:“晋武帝时,宣城人秦精,经常进入武昌山采茶。遇见一个毛人,一丈多高,领他到山下,把茶树丛指给他看后离开。过了一会儿又回来,从怀中拿出橘子送给秦精。秦精很害怕,赶紧背着茶叶返回。”
《晋四王起事》 [349] :“惠帝蒙尘还洛阳 [350] ,黄门以瓦盂盛茶上至尊 [351] 。”
【注释】
[349] 《晋四王起事》:南朝卢綝撰,计四卷。又撰有《晋八王故事》十二卷。《隋书·经籍志》著录。后散佚,清黄奭辑存一卷,题为《晋四王遗事》。
[350] 蒙尘:蒙受风尘,皇帝被迫离开宫廷或遭受险恶境况。房玄龄《晋书·惠帝本纪》载,永宁元年(301),赵王伦篡位,将惠帝幽禁于金镛城。齐王冏、成都王颖、河间王颙、常山王乂四王同其他官员起兵声讨赵王伦。经三个月的战争,击垮赵王伦,齐王等用辇舆接惠帝回洛阳宫中。
[351] 黄门:有官员和宦官,这里当指宦官。瓦盂:以土烧制的粗碗。至尊:皇帝。现已无从查知晋四王起事中惠帝用瓦盂喝茶的记载,但《晋书》有惠帝用瓦器饮食的记载。惠帝单车奔洛阳,途中到获嘉县,“市麄米饭,盛以瓦盆,帝噉两盂”。
【译文】
《晋四王起事》记载:“赵王之乱时惠帝逃难到外面,再回到洛阳时,黄门用粗陶碗盛着茶献给他喝。”
《异苑》 [352] :“剡县陈务妻,少与二子寡居,好饮茶茗。以宅中有古冢,每饮辄先祀之。二子患之曰:‘古冢何知?徒以劳意。’欲掘去之。母苦禁而止。其夜,梦一人云:‘吾止此冢三百余年,卿二子恒欲见毁,赖相保护,又享吾佳茗,虽潜壤朽骨,岂忘翳桑之报 [353] 。’及晓,于庭中获钱十万,似久埋者,但贯新耳。母告二子,惭之,从是祷馈愈甚 [354] 。”
【注释】
[352] 《异苑》:志怪小说及人物异闻集,南朝刘敬叔(390—470)撰。刘敬叔在东晋末为南平郡(在今湖北江陵一带)郎中令,刘宋时任给事黄门郎。此书现存十卷,已非原本。
[353] 翳桑之报:春秋时晋国大臣赵盾在翳桑打猎时,遇见了一个名叫灵辄的饥饿垂死之人,赵盾很可怜他,给了他一些食物。后来晋灵公埋伏了很多甲士要杀赵盾,突然有一个甲士倒戈救了赵盾。赵盾问及原因,甲士回答他说:“我是翳桑的那个饿人,来报答你的一饭之恩。”事见《左传·宣公二年》。
[354] 馈(kuì):赠送,进食于人。
【译文】
《异苑》记载:“剡县陈务的妻子,青年时就带着两个儿子守寡,喜欢饮茶。因为住处有一古墓,每次饮茶时总先奉祭它。两个儿子对此感到很厌烦,说:‘古墓知道什么?这么做真是白花力气。’想把古墓挖掉。母亲苦苦相劝,得以制止。当夜,母亲梦见一人说:‘我住在这墓里三百多年了,你的两个儿子总要毁掉它,幸亏你保护,又让我享用好茶,我虽然是地下的朽骨,但不会忘记你的恩情不报。’天亮后,在院子里得到了十万铜钱,看起来像是埋在地下很久,只有穿钱的绳子是新的。母亲把这件事告诉两个儿子,他们都感到很惭愧,从此更加诚心地以茶祭祷。”
《广陵耆老传》 [355] :“晋元帝时有老姥 [356] ,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 [357] ,市人竞买。自旦至夕,其器不减,所得钱散路傍孤贫乞人,人或异之。州法曹絷之狱中 [358] 。至夜,老姥执所鬻茗器,从狱牖中飞出 [359] 。”
【注释】
[355] 《广陵耆老传》:作者及年代不详。
[356] 晋元帝:东晋第一代皇帝司马睿,317年为晋王,318年晋愍帝在北方被匈奴所杀,司马睿在王氏世家支持下在建业称帝,改建业为建康。
[357] 鬻(yù):卖。
[358] 絷(zhí):拘捕。
[359] 牖(yǒu):窗户。
【译文】
《广陵耆老传》记载:“晋元帝时,有一老妇人,每天早晨独自提着一器皿的茶,到市上去卖,市里的人争着买她的茶。从早到晚,器皿中的茶不减少。她把赚得的钱分送给路旁的孤儿、穷人和乞丐,有人对她的行为感到不可思议。州的官吏把她捆送监狱。到了夜晚,老妇人手提卖茶的器皿,从监狱窗口飞了出去。”
《艺术传》 [360] :“敦煌人单道开,不畏寒暑,常服小石子。所服药有松、桂、蜜之气,所饮茶苏而已 [361] 。”
【注释】
[360] 《艺术传》:指房玄龄《晋书·艺术列传》,陆羽引文不是照录原文,文字略有出入。
[361] 茶苏:中华书局本《晋书》作“荼苏”。
【译文】
《晋书·艺术传》记载:“敦煌人单道开,不怕严寒和酷暑,经常服食小石子。所服药有松、桂、蜜的香气,所饮用的只是茶饮和紫苏而已。”
释道说《续名僧传》 [362] :“宋释法瑶,姓杨氏,河东人。元嘉中过江 [363] ,遇沈台真 [364] ,请真君武康小山寺,年垂悬车 [365] ,饭所饮茶。大明中 [366] ,敕吴兴礼致上京,年七十九。”
【注释】
[362] 释道说《续名僧传》:《新唐书·艺文志》记录自晋至唐代有《高僧传》、《续高僧传》数种,此处名称略异,不知《续名僧传》是否其中一种。《续高僧传》有释道悦传,道悦652年仍在世。释道说原本作“释道该说”,“该”当为衍字。说、悦二字通。
[363] 元嘉:南朝宋文帝年号,共三十年,424—453年。
[364] 沈台真:沈演之(397—449),字台真,南朝宋吴兴郡武康(在今浙江德清)人。家世为将,“折节好学,读老子日百遍,以义理业尚知名”。《宋书》有传。
[365] 年垂悬车:典出西汉刘安《淮南子·天文训》:“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谓悬车。”悬车原指黄昏前的一段时间。又指人年七十岁退休致仕。元嘉二十六年(449),沈演之卒时方五十余岁,则悬车是指当时法瑶的年龄接近七十岁。据此,后文言法瑶七十九岁时的“永明中”时间当有误,当是据《梁高僧传》所言此事发生在大明六年(462)。
[366] 大明:南朝宋孝武帝年号,共八年,即457—464年。底本原作“永明”,永明为南朝齐武帝年号,共十一年,即483—493年。
【译文】
释道说《续名僧传》记载:“南朝宋释法瑶,本姓杨,河东人。元嘉年间过江,遇见了沈演之,请沈演之到武康小山寺。这时法瑶已年近七十,拿饮茶当饭。大明年间,皇帝诏令吴兴官吏将法瑶礼送进京,那时他年纪为七十九。”
宋《江氏家传》 [367] :“江统,字应元,迁愍怀太子洗马 [368] ,常上疏。谏云:‘今西园卖醯、面、蓝子、菜、茶之属 [369] ,亏败国体。’”
【注释】
[367] 宋《江氏家传》:南朝宋江饶撰,共七卷,今已散佚。
[368] 愍怀太子:晋惠帝庶长子司马遹,惠帝即位后,立为皇太子。年长后不好学,不尊敬保傅,屡缺朝觐,与左右在后园嬉戏。常于东宫、西园使人杀猪、沽酒或做其他买卖,坐收其利。永康元年(300),被惠帝贾后害死,年二十一。事见《晋书》。
[369] 醯(xī):醋。
【译文】
宋《江氏家传》记载:“江统,字应元。升任愍怀太子洗马,经常上疏。曾经劝谏道:‘现在西园里面卖醋、面、蓝子、菜、茶之类的东西,有损国家体统。’”
《宋录》 [370] :“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设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注释】
[370] 《宋录》:周靖民言为南朝齐王智深撰,不知何据。检《南齐书》、《南史》等书,皆言智深撰《宋纪》。又《茶经述评》称《隋书·经籍志》著录《宋录》,亦遍检不见。布目潮沨言《宋录》或为南朝梁裴子野《宋略》之误。按:《旧唐书》著录“《宋拾遗录》十卷,谢绰撰”,未知是否为其略称。
【译文】
《宋录》记载:“新安王刘子鸾、豫章王刘子尚到八公山拜访昙济道人,昙济设茶招待。子尚品尝后说:‘这是甘露啊,怎么能说是茶呢?’”
王微《杂诗》 [371] :“寂寂掩高阁,寥寥空广厦。待君竟不归,收领今就槚 [372] 。”
【注释】
[371] 王微(415—443):南朝宋琅玡临沂(在今山东临沂)人,字景玄,“少好学,无不通览,善属文,能书画,兼解音律、医方、阴阳、术数”。南朝宋文帝时,曾为人荐任中书侍郎、吏部郎等,皆不愿就。死后追谥秘书监。《宋书》有传。王微有《杂诗》二首,《茶经》所引为第一首。按:本篇最初所列人名总目中漏列王微名。
[372] “寂寂”四句:《玉台新咏》及《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载该诗共计二十八句,陆羽节录最后四句。文字略有不同。“就槚”,有二解。一是说喝茶,一是指行将就木。
【译文】
王微《杂诗》云:“静静关上楼阁的门,孤单一人守着空空的大屋子。等着你最终却不回来,只得失望地去饮茶。”
鲍照妹令晖著《香茗赋》。
【译文】
鲍照的妹妹鲍令晖写了篇《香茗赋》。
南齐世祖武皇帝遗诏 [373] :“我灵座上慎勿以牲为祭,但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
【注释】
[373] 南齐世祖武皇帝遗诏:《南齐书》载南朝齐武帝萧赜于永明十一年(493)七月临死前所写此遗诏,文字略有不同。
【译文】
南齐世祖武皇帝的遗诏曰:“我的灵座上一定不要杀牲作祭品,只需供上饼果、茶饮、干饭、酒脯就可以了。”
梁刘孝绰《谢晋安王饷米等启》 [374] :“传诏李孟孙宣教旨 [375] ,垂赐米、酒、瓜、笋、菹、脯、酢、茗八种 [376] 。气苾新城,味芳云松 [377] 。江潭抽节,迈昌荇之珍 [378] 。疆埸擢翘,越葺精之美 [379] 。羞非纯束野麏,裛似雪之驴 [380] 。鲊异陶瓶河鲤 [381] ,操如琼之粲 [382] 。茗同食粲 [383] ,酢类望柑。免千里宿舂,省三月粮聚 [384] 。小人怀惠,大懿难忘 [385] 。”
【注释】
[374] 晋安王:南朝梁武帝子萧纲(503—551),初封为晋安王,长兄昭明太子萧统卒后,继立为皇太子,后登位,称简文帝,在位仅二年。启:古时下级对上级的呈文、报告。这里是刘孝绰感谢晋安王萧纲颁赐米、酒等物品的回呈,事在531年以前。
[375] 传诏:官衔名。有时专设,有时临事派遣。
[376] 菹(zū):腌菜,肉酱。酢(cù):同“醋”。
[377] 气苾(bì)新城,味芳云松:新城的米非常芳香,香高入云。苾,芳香。新城,历史上有多处,布目潮沨解为浙江新城县(在今浙江杭州富阳),这里所产米质很好,且唐欧阳询《艺文类聚》载有梁庾肩吾《谢湘东王赍米启》“味重新城,香逾涝水”,可见当时新城米颇有名。云松,形容松树高耸入云。
[378] 江潭抽节,迈昌荇之珍:前句指竹笋,后句说菹的美好。迈,越过。昌,通“菖”,香菖蒲,古时有做成干菜吃的。荇,多年生水草,龙胆科荇属,古时常用的蔬菜。
[379] 疆埸(yì)擢翘,越葺精之美:田园摘来的最好的瓜,特别的好。疆埸,田地的边界,大界叫疆,小界叫埸。擢,拔,这里作摘取解。翘,翘首,超群出众。葺精,加倍的好。葺,重叠,累积。
[380] 羞非纯(tún)束野麏(jūn),裛(yì)似雪之驴:送来的肉脯,虽然不是白茅包扎的獐鹿肉,却是包裹精美的雪白干肉脯。典出《诗经·召南·野有死麇》:“野有死麇,白茅包之。”羞,珍馐,美味的食品。纯,包束。麏,亦作“麇”,獐子。裛,缠裹。
[381] 鲊(zhǎ):腌制的鱼或其他食物。河鲤:《诗经·陈风》:“岂食其鱼,必河之鲤。”黄河出产的鲤鱼,味鲜美。
[382] 操如琼之粲:馈赠的大米像琼玉一样晶莹。操,拿着。琼,美玉。粲,上等白米,精米。
[383] 茗同食粲:茶和精米一样的好。
[384] 免千里宿舂,省三月粮聚:这是刘孝绰总括地说颁赐的八种食品可以用好几个月,不必自己去筹措收集了。千里、三月是虚数词,未必恰如其数。典出《庄子·逍遥游》:“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385] 懿(yì):美,善。
【译文】
梁刘孝绰《谢晋安王饷米等启》呈文中说:“传诏李孟孙宣布了您的告谕,赏赐给我米、酒、瓜、笋、菹、脯、酢、茗等八种食品。新城的米非常芳香,香高入云。水边初生的竹笋,鲜美胜过香菖蒲、荇菜。田里摘来最好的瓜,加倍的美味。肉脯虽然不是白茅包扎的獐鹿肉,却是包裹精美雪白的干肉脯。腌鱼比陶瓶里装的黄河鲤鱼更加美味,馈赠的大米像琼玉一样晶莹。茶和精米一样的好,馈赠的醋像看着柑橘就感到酸味一样的好。您赏赐的这八种食物如此丰富,使我好长时间都不必自己去筹措收集了。我记着您的恩惠,您的大德我永远难忘。”
陶弘景《杂录》 [386] :“苦茶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
【注释】
[386] 《杂录》:是书不详。《太平御览》所引称陶氏此书为《新录》。
【译文】
陶弘景《杂录》说:“苦茶能使人轻身换骨,从前丹丘子、黄山君都饮用它。”
《后魏录》:“琅琊王肃仕南朝,好茗饮、莼羹 [387] 。及还北地,又好羊肉、酪浆。人或问之:‘茗何如酪?’肃曰:‘茗不堪与酪为奴。’”
【注释】
[387] 莼(chún)羹:莼菜做的羹。莼乃水莲科莼属,春夏之际,其叶可食用。
【译文】
《后魏录》记载:“琅琊人王肃在南朝做官时,喜欢饮茶,喝莼菜羹。等到回到北方,又喜欢吃羊肉,喝羊奶。有人问他:‘茶比奶酪怎么样?’王肃说:‘茶无法和奶酪相比,只配给奶酪做奴仆。’”
《桐君录》 [388] :“西阳、武昌、庐江、晋陵好茗 [389] ,皆东人作清茗 [390] 。茗有饽,饮之宜人。凡可饮之物,皆多取其叶。天门冬、拔揳取根 [391] ,皆益人。又巴东别有真茗茶 [392] ,煎饮令人不眠。俗中多煮檀叶并大皂李作茶 [393] ,并冷 [394] 。又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夜不眠。煮盐人但资此饮,而交、广最重 [395] ,客来先设,乃加以香芼辈 [396] 。”
【注释】
[388] 《桐君录》:全名为《桐君采药录》,或简称《桐君药录》,药物学著作,南朝梁陶弘景《本草序》中载有此书:“又有《桐君采药录》,说其花叶形色,《药对》四卷,论其佐使相须。”当成书于东晋(4世纪)以后,5世纪以前。陆羽将其列在南北朝各书之间。
[389] 西阳:西晋时有西阳县,为弋阳郡治,在今河南光山西。观本节七个地名都是郡国或州名,则此西阳当为西阳国,西晋元康初分弋阳郡置,治所在西阳县(在今河南光山西南)。永嘉后与县同移治今湖北黄州东,东晋改为西阳郡。武昌:郡名。三国吴分江夏郡六县置,属荆州,治所武昌县(在今湖北鄂州),旋改江夏郡。西晋太康初又改为武昌郡。东晋属江州,南朝宋属郢州。庐江:郡名。楚汉之际分九江郡置,汉武帝后治舒(在今安徽庐江西南),东汉末废。三国魏置庐江郡属扬州,治六安县(在今安徽六安北)。三国吴所置庐江郡治皖县(在今潜山)。西晋时将魏、吴所置二郡合并,移治舒县(在今安徽舒城)。南朝宋属南豫州,移治灊(在今安徽霍山东北)。南朝齐建元二年(480)移治舒县。南朝梁移治庐江县(在今安徽庐江),属湘州。晋陵:郡名。西晋永嘉五年(311)因避讳改毗陵郡置,属扬州,治丹徒(在今江苏丹徒南)。东晋太兴元年(318)移治京口(在今江苏镇江),义熙九年(413)移治晋陵县(在今江苏常州)。辖境大概在今江苏镇江、常州、无锡、丹阳、武进、江阴等地。南朝宋元嘉八年(431)改属南徐州。
[390] 清茗:不加葱、姜等佐料的清茶。
[391] 天门冬:多年生草本植物,可药用,去风湿寒热,杀虫,利小便。拔揳:别名金刚骨、铁菱角,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可药用,能止渴,治痢。
[392] 巴东:郡名。东汉建安六年(201)改永宁郡置,属益州,治鱼腹(在今重庆奉节东),辖境大概在今重庆。
[393] 大皂李:即皂荚,其果、刺、子皆入药。
[394] 并冷:《本草纲目》引作“并冷利”,清凉爽口的意思。
[395] 交、广:交州和广州。据《晋书·地理志下》载:交州东汉建安八年(203)始置,吴黄武五年(226)割南海、苍梧、郁林三郡立广州,交趾、日南、九真、合浦四郡为交州。及孙皓,又立新昌、武平、九德三郡,交州统郡七,治龙编县(在今越南河内东)。辖境大概在今广西钦州地区、广东雷州半岛,越南北部、中部地区。
[396] 香芼(mào)辈:各种芳香佐料。
【译文】
《桐君录》记载:“西阳、武昌、庐江、晋陵等地人都喜欢饮茶,有客人来时主人会用清茶招待。茶有汤花浮沫,喝了对人有益。凡是可作饮料的植物,大都是采用它的叶子。而天门冬、拔揳却是用其根,都对人有益。此外,巴东地区另有一种真正的好茶,煮饮后能使人不睡。另有一种习俗是把檀木叶和大皂李叶煎煮当茶饮,两者都很清凉爽口。还有南方的瓜芦树,也很像茶,味道非常苦涩,采来加工成末当茶一样煎煮了喝,也可以使人整夜不睡。煮盐的人全靠喝这种茶饮,而交州和广州一带最重视这种茶饮,客人来了都先用它来招待,还会在其中添加各种芳香佐料。”
《坤元录》 [397] :“辰州溆浦县西北三百五十里无射山 [398] ,云蛮俗当吉庆之时,亲族集会歌舞于山上。山多茶树。”
【注释】
[397] 《坤元录》:《宋史·艺文志》记其为唐魏王李泰撰,共十卷。宋王应麟《玉海》认为此书“即《括地志》也,其书残缺,《通典》引之”。
[398] 辰州:唐时属江南道,唐武德四年(621)置,五年分辰溪置溆浦。无射山:无射,东周景王时的钟名,可能此山像钟而名。
【译文】
《坤元录》记载:“辰州溆浦县西北三百五十里,有无射山,当地土人风俗,每逢吉庆的时日,亲族都到山上集会歌舞。山上有很多茶树。”
《括地图》 [399] :“临蒸县东一百四十里有茶溪 [400] 。”
【注释】
[399] 《括地图》:当为《括地志》,宋王应麟《玉海》认为是同一书。按:本条内容《太平御览》引作《括地图》,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引作《括地志》。《括地志》,唐魏王李泰命萧德言、顾胤等四人撰,贞观十五年(641)撰毕,表上唐太宗。计五百五十卷,《序略》五卷。
[400] 临蒸县:原本作“临遂县”,查历代中国无这一县名。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引《括地志》:“临蒸县百余里有茶溪”,据改。《旧唐书》记载:吴分蒸阳立临蒸县,隋改为衡阳县,唐初武德四年复为临蒸,开元二十年(732)再改称衡阳县,为衡州州治所。
【译文】
《括地图》记载:“临蒸县东面一百四十里处,有茶溪。”
山谦之《吴兴记》:“乌程县西二十里 [401] ,有温山,出御荈。”
【注释】
[401] 乌程县:吴兴郡治所在,在今浙江湖州。
【译文】
山谦之《吴兴记》记载:“乌程县西二十里有温山,出产上贡的御茶。”
《夷陵图经》 [402] :“黄牛、荆门、女观、望州等山,茶茗出焉。”
【注释】
[402] 夷陵:郡名。隋大业三年(607)改硖州置,治夷陵县(在今湖北宜昌西北)。辖境大概在今湖北宜昌。唐初改为州,天宝间改夷陵郡,乾元初复改州。
【译文】
《夷陵图经》记载:“黄牛、荆门、女观、望州等山,都出产茶叶。”
《永嘉图经》 [403] :“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注释】
[403] 永嘉:隋开皇九年(589)改永宁县置,唐高宗上元二年(675)为温州治。《光绪永嘉县志·舆地志·山川》:“茶山,在城东南二十五里,大罗山之支。(谨按:《通志》载‘白茶山’,《茶经》:‘《永嘉图经》: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而里数不合,旧府县志亦未载,附识俟考。)”
【译文】
《永嘉图经》记载:“永嘉县以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淮阴图经》 [404] :“山阳县南二十里有茶坡。”
【注释】
[404] 淮阴:楚州淮阴郡,治山阳县(在今江苏淮安)。
【译文】
《淮阴图经》记载:“山阳县以南二十里有茶坡。”
《茶陵图经》云:“茶陵者 [405] ,所谓陵谷生茶茗焉。”
【注释】
[405] 茶陵:县名。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县,属长沙国,治所在今湖南茶陵东。东汉属长沙郡。三国属湘东郡。隋废。唐圣历元年(698)复置,属衡州,移治今湖南茶陵。以南临茶山得名。
【译文】
《茶陵图经》说:“茶陵,就是陵谷中生长着茶的意思。”
《本草·木部》 [406] :“茗,苦茶。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 [407] ,利小便,去痰渴热,令人少睡。秋采之苦,主下气消食。”注云:“春采之。”
【注释】
[406] 《本草》:《茶经》中所引《本草》为徐勣、苏敬(宋代避讳改其名为“恭”)等修订的《新修本草》。唐高宗显庆二年(657),采纳苏敬的建议,诏命长孙无忌、苏敬、吕才等二十多人在《神农本草经》及其《集注》的基础上进行修订,以英国公徐勣为总监,显庆四年(659)编成,颁行全国,是我国第一部由国家颁行的药典,全书共五十四卷。后世又称《唐本草》,或《唐英公本草》。
[407] 瘘(lòu):瘘管,人体内因发生病变久则成脓而溃漏生成的管子。疮:疮疖,多发生溃疡。
【译文】
《本草·木部》记载:“茗,就是苦茶。味甘苦,性微寒,无毒。主治瘘疮,利尿,去痰,解渴,散热,使人少睡。秋天采摘的味苦,能通气,助消化。”原注说:“春天采茶。”
《本草·菜部》:“苦菜,一名荼 [408] ,一名选 [409] ,一名游冬 [410] ,生益州川谷 [411] ,山陵道傍,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干。”注云 [412] :“疑此即是今茶,一名荼,令人不眠。”《本草》注 [413] :“按《诗》云‘谁谓荼苦 [414] ’,又云‘堇荼如饴 [415] ’,皆苦菜也。陶谓之苦茶,木类,非菜流。茗春采,谓之苦途遐反 。”
【注释】
[408] 一名荼:苦菜在古代本来叫“荼”,《尔雅·释草》“荼,苦菜”。
[409] 选:植物名。不详何解。
[410] 游冬:苦菜,因为在秋冬季低温时萌发,经过春季至夏初成熟,所以别名“游冬”。北宋陆佃《埤雅·释草》云:“荼,苦菜也。苦菜,生于寒秋,经冬历春,至夏乃秀。《月令》:‘孟夏苦菜秀’,即此是也。此草凌冬不凋,故一名游冬。”
[411] 益州:隋蜀郡,唐武德元年(618)改为益州,天宝初又改为蜀郡,至德二载(757)改为成都府。
[412] 注云:“注云”以上是《唐本草》照录《神农本草经》的原文,“注云”以下是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文字。
[413] 《本草》注:是《唐本草》所作的注。
[414] 谁谓荼苦:出自《诗经·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415] 堇荼如饴:出自《诗经·大雅·绵》:“周原膴膴,堇荼如饴”,描述周族祖先在周原地方采集堇菜和苦菜吃。
【译文】
《本草·菜部》记载:“苦菜,又叫荼,又叫选,又叫游冬,生长在益州的河谷、山陵和道路旁,寒冬也不会冻死。三月三日采摘,制干。”陶弘景注:“可能这就是现今所称的茶,又叫荼,喝了使人不睡。”《本草》注云:“按《诗经》中所说‘谁谓荼苦’、‘堇荼如饴’的‘荼’,指的都是苦菜。陶弘景所言称苦荼,是木本植物,不是菜类。茗,春季采摘,称为苦音途遐反 。”
《枕中方》 [416] :“疗积年瘘,苦茶、蜈蚣并炙,令香熟,等分,捣筛,煮甘草汤洗,以末傅之。”
【注释】
[416] 《枕中方》:南宋《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著录有“孙思邈《枕中方》一卷,阙”。有医书引录《枕中方》中的单方。而《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通志》、《崇文总目》皆著录为孙思邈《神枕方》一卷,叶德辉考证认为是一书二名。
【译文】
《枕中方》记载:“治疗多年的瘘疾,用苦茶和蜈蚣一同烤炙,等到烤熟发出香味,分成相等的两份,捣碎筛末,一份加甘草煮水擦洗,一份直接以末外敷。”
《孺子方》 [417] :“疗小儿无故惊蹶 [418] ,以苦茶、葱须煮服之。”
【注释】
[417] 《孺子方》:小儿医书,具体不详。《新唐书·艺文志》有“孙会《婴孺方》十卷”,《宋史·艺文志》有“王彦《婴孩方》十卷”,当是类似医书。
[418] 惊蹶:一种有痉挛症状的小儿病。发病时,小儿神志不清,手足痉挛,常易跌倒。
【译文】
《孺子方》记载:“治疗小儿不明原因的惊蹶,用苦茶和葱须一起煎水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