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孔子说:“跟随我在陈、蔡两国间受困的学生,现在都不在我这里了。”
【YZG解释】
孔子说:“ 在陈、蔡两国间受困时跟随我的学生,现在都不在我门下了。”
【YZG讲故事】
故事缘起
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带着他的一众弟子周游列国,希望能够传播自己的思想和理念,实现政治理想。
孔子63岁时,因不受重用,第二次离开后,在陈、蔡、叶等小国之间辗转,此时接到楚昭王邀请,请孔子入楚。孔子准备经陈、蔡两国前往楚国,这时候陈、蔡两国的大夫们商量,孔子入楚,楚国一定强盛,对他们不利,于是派人把孔子围困在陈、蔡交界处。 (可见孔子当时的尴尬处境,大夫们为避免其他国家强盛,阻拦孔子去别国从政,同时又害怕到了本国动摇自己的权位,纷纷进谏不让国君用孔子,因此陷孔子于进退两难的困局。)
被困之时,孔子和弟子们携带的食物和水都消耗殆尽,许多人病倒了。在此困境中,孔子仍带着弟子们每日讲习礼仪,弦歌不绝。
三大弟子不同心态
因食不果腹而面临生命危险之际,子路对孔子的信念产生了怀疑,询问孔子为何君子也会遭遇如此困境。孔子则告诉子路:恰恰是君子才能在穷困中坚守君子之志,而小人在困窘的时候便胡作非为了。
孔子见此状,叫来另外两位弟子颜回和子贡,问他们面对此境作何感想。
子贡显然也对现状不满,他认为孔子的学说标准太高,应降低标准,以便能够被更多的人接受,也就可避免如此多的灾难。孔子则认为,做学问是为了与时俱进,而不是为了随波逐流。
颜回则认为,孔子的学说恢弘巨大,天下不能容,但这并不会让孔子之道减色,反而更显出孔子的君子本色。老师的学问还不足以发扬光大的话,是我们的耻辱,我们应该继续努力学习。如果足以发扬光大而不被当权者所用,则是当权者的耻辱。颜回一席话,孔子欣喜不已,笑说:“颜回啊!你以后亨通了,我给你当管家!”
故事结局
孔子的弟子子贡出使楚国,楚昭王得知了孔子的困境,派兵前来解救。在孔子一行人断粮七日后,终于摆脱了困境,继续他们的周游列国之旅。
故事启示
子路的心态很常见,遇到困境时,常会质疑“为什么这样对我?”,而不是“在此困境下我该如何调整?”此处孔子在回应子路时,借由君子和小人在困境中的不同应对,道出反求诸己,而非外求的儒家思想。同时告诫子路,即使成为君子,也并不意味着可以一帆风顺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是如何看待困难以及如何在困难中自处。
子贡和颜回的应对形成鲜明对比,子贡善于权变,因此会想到降低标准的权宜之计,对于子贡来说无可厚非。颜回则表述他坚信老师带来的“道”是如如不动的大道,代表宇宙自然规律,在根本的标准层面不可迎合屈就。就像孔子秉承的恢复周礼,是不能动摇的,而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可随因缘而灵动变化。正如孔子所说:“君子贞而不谅”,坚守大道而不固守小信用。
最后,引用朱熹朱夫子的一句话:“圣人当行而行,无所顾虑,处困而亨,无所怨悔。”
【English Translation】
【English Translation】
Confucius said: ” The students who followed me when I was trapped between the States of Chen and Cai1 are now no longer under my tutelage.”
【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