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各篇的题目都取自首章第一二句的两字或三字,故篇题本身没有意义。《论语》是语录体裁,从学术角度看,全书编排显然缺乏整体性的建构,各章内容互有交叠,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但是,这也并不表示绝对的杂乱无章,部分篇章的内容比较集中,又多少见出编辑者的用心。

本篇共十六章。作为全书的首篇,从总体看,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也比较重大,其中包括孝、仁、礼、政、学习等一系列论题,可以说,以下各篇进一步展开的论述内容在首篇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展露。孔子思想体系的中心部分是“仁”与“礼”,孔子对这两个问题有丰富的论述,提出了明确的主张。这里由有若所说的“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以及“礼之用,和为贵”等观点,表达了仁与礼的特征和效能,这就是以血缘亲情为社会关系的基础,由此维系社会秩序,形成一种既有严格等序又和谐融洽的理想化社会状态。这是对孔子思考走向的初步显示。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