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屠康僖公 1,初为刑部主事 2,宿狱中,细询诸囚情状,得无辜者若干人。公不自以为功,密疏其事,以白堂官 3。后朝审 4,堂官摘其语,以讯诸囚,无不服者,释冤抑十余人,一时辇下咸颂尚书之明 5。公复禀曰:“辇毂之下 6,尚多冤民;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岂无枉者?宜五年差一减刑官,核实而平反之。”尚书为奏,允其议。时公亦差减刑之列。梦一神告之曰:“汝命无子,今减刑之议,深合天心,上帝赐汝三子,皆衣紫腰金 7。”是夕夫人有娠,后生应埙、应坤、应埈 8,皆显官。

【译文】

嘉兴的屠勋先生,最初官为刑部主事,夜里住在牢狱里,仔细询问各个囚犯的情况,知道有一些人是无辜的。屠先生也不把这当作自己的功劳,而是悄悄地把那些人的冤情写下来,送给刑部尚书。后来朝审的时候,刑部尚书便拿他写的东西来审问这些犯人,没有人不心服口服,于是释放了十几位冤枉的人,一时间京城都称颂尚书大人的英明。 屠先生又禀报说:“天子脚下,尚有很多冤民;天下之大,有成千上万的人民,难道没有被冤枉的吗?应该每五年派一个减刑官,去核实那些冤情并为他们平反。” 尚书便将此上奏朝廷,朝廷准奏。当时,屠先生自己也被派去当了减刑官。他梦到有一个神仙告诉他说:“你命中没有儿子,但现在因为你的减刑的提议,与上天的好生之心深深印合,上帝赐给你三个儿子,都官至高位。”当天晚上他的夫人便有了身孕,后来便生下了屠应埙、屠应坤、屠应埈三人,都做了高官。

【点评】

浙江嘉兴的屠勋,他起初为刑部的主事,就睡在监狱里,忠于职守,仔细耐心地询问每个囚犯的犯罪情况,探问其中的曲直,因而得知有不少无辜入狱的。查明案情后,他并不将此当作自己的功劳,而是私下把事情的原委呈报给堂官。《道德经》也说,“功成而弗居”。不心生占有、贪功之念,消除了很多争端的祸根。东汉将军冯异谦不居功,为人谦退不伐。其他将士都争着申述自己的战功,而冯异常独自静坐树下,被誉为“大树将军”。将士们对他不居功自傲的精神深表敬佩,都愿意当大树将军的下属。 贪图功利者,又常引来杀身之祸。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韩信是中国古代著名将领,自幼刻苦研究兵书,精通兵法。作为将领能灵活运用各种战术。刘邦也曾赞赏他“战必胜,攻必取”。他为汉朝的创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史称:“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然而他最终却被杀。究其原因,他功高震主,刘邦有逼反之嫌。最重要的是韩信贪图功利,要求封地,甚至以不出兵相要挟,由是引起刘邦的怀疑;等到灭掉西楚后,刘邦即解除他的兵权。韩信不满,反意渐起,终于走上谋反之路。司马迁评论道:“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 另外三国时的许攸也是恃功自重而引来杀身之祸。官渡之战中,许攸背叛袁绍投奔曹操后,建议曹操偷袭乌巢,烧掉袁绍的粮草,从而使曹操大获全胜。后来曹操夺取冀州,也有许攸的功劳。许攸因此居功自傲,乃至得意忘形,对曹操经常口出戏言,甚至称呼曹操小名,在正式场合也不知有所收敛。曹操终于忍无可忍,下令将许攸杀死。 无怪乎《道德经》中有“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的说法,劝导人们功业成就后,要做到敛藏锋芒。历史上也不乏功成身退的智慧之士。春秋时期的范蠡,任越国大夫,辅佐越王勾践发愤图强,终灭吴国。越灭吴后,范蠡以为功高名大,会给自己带来危险,并认为勾践为人“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于是范蠡不慕权势,辞官归隐,泛舟五湖。汉初大臣张良,辅佐刘邦“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为刘汉政权的建立出谋划策。西汉建立后,受封留侯。晚年托辞身体有病,不问政治,不食五谷,向往成仙,也被视为功成身退、明哲保身的典型。 后来在朝审的时候,堂官就拣择、选取屠勋所提供资料的要点来审讯那些囚犯,没有一个不心悦诚服的。因此释放了蒙受冤屈的十多个人。当时,京城一带的人们都称赞尚书的明察秋毫。 经过此次审讯之后,屠勋就注意到,在天子脚下的京城尚且有如此多蒙受冤屈的人,更何况全国范围的广大区域,山高皇帝远,怎么会没有被冤枉的人呢?屠勋后来就向尚书禀报说,应该每五年派遣一位减刑官,到各个地方核实情况,为有冤屈的予以平反昭雪。 尚书认可这个建议,就代为上奏朝廷,并得到了批准。当时屠勋也在所派遣的减刑官的行列之中。 有一天,屠勋梦见一个神仙告诉他说:“你命中本来是没有儿子的,但你所提出的减刑的建议,正好与上天爱人的心愿相合,所以上帝就赐给你三个儿子,而且他们都会有高官厚禄。”上天有好生之德。当天晚上,他的夫人就有了身孕,后来生了应埙、应坤、应埈三个儿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一直是封建社会孝观念的重要内容。其他两个不孝的行为是: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家贫亲老,不为禄仕。所以说,上帝赐予屠勋三个儿子,延续香火,并且他的三个儿子都做了大官,是很大的福报。中国古代实行封建宗法制,同时也盛行官本位思想。个人如果做了官,就可以为自己的宗族和祖先带来荣耀,家族其他成员可以因此得到种种实惠;官做得大了,已经故去的祖先还可以追加各种谥号、美名。所以在中国这种高官厚禄、光宗耀祖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Footnotes

  1. 屠康僖:即屠勋(1446—1516),字符勋,号东湖,卒后赠太保,谥康僖,平湖屠家栅村(今浙江林埭)人。天性颖敏,少年时已学贯经史,名闻乡里。明成化五年(1469)进士,授工部主事,分管清江浦造运输船。历任刑部员外郎、郎中,南京大理寺寺丞,右副都御史,刑部右侍郎,刑部尚书等。善诗文,著有《东湖遗稿》、《太和堂集》等。

  2. 主事:官名。汉光禄勋属官有主事。北魏于尚书诸司设置主事令史,即是令史中的首领。隋代诸省各设置主事令史。金、元以后以士人担任。明代废除中书省,六部各设主事,升主事之秩为从六品,与郎中、员外郎正式并列为六部司官,并且在部司中往往掌握实权,外官的知县以内升主事为荣。

  3. 堂官:明、清时对中央各衙门长官之称。如各部的尚书、侍郎,各寺的卿官等,因其为殿堂上之官,故称“堂官”。

  4. 朝审:明清两代实行的对判处死刑尚未执行的案犯于秋后重新进行审理的制度。《明史·刑法志》:“明英宗天顺三年,令每岁霜降后,三法司同公侯伯令审重囚,谓之朝审。”

  5. 辇下:指京城。辇,天子的车。杜牧《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尊前岂解愁家国,辇下唯能忆弟兄。”

  6. 辇毂(ɡǔ):指天子的车驾。文以“辇毂之下”借指京城。《宋书·孔琳之传》载奏劾徐羡之文:“羡之内居朝右,外司辇毂,任位隆重,自辟所赡。”

  7. 衣紫腰金:也作“腰金衣紫”。戴紫绶挂金章。魏晋以后光禄大夫得假金章紫绶,因用以指做高官。腰金,腰佩金印,指为官。欧阳詹《咏德上太原李尚书》:“锵玉半为趋阁吏,腰金皆是走庭流。”白居易《哭从弟》:“一片绿衫消不得,腰金拖紫是何人。”

  8. 应埙:即屠应埙,字文伯,号九峰,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正德二年(1507)举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授礼部主事,历任镇江府同知、湖广屯田副使。应坤:即屠应坤,字文厚,嘉靖二年(1523)进士,官至云南布政使司参政。应埈:即屠应埈,字文升,号渐山,嘉靖五年(1526)进士,初选为庶吉士,后授刑部主事,历任礼部员外郎、翰林院修撰,不久升右春坊右谕德兼侍读,后被牵连而辞官。著有《兰晖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