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本条论功夫之“顿”与“渐”。圣人随性而为,然不废修道;贤人以修道为主,然亦有率性;即便众人也能修道,也能率性。从功夫主体而言,率性与修道不可废其一。故功夫虽有“顿”“渐”,但在实际功夫过程中需打并为一。
问:“《修道说》言‘率性之谓道’,属圣上分上事;‘修道之谓教’1,属贤人分上事。”
先生曰:“众人亦率性也,但率性在圣人分上较多,故‘率性之谓道’属圣人事。圣人亦修道也,但修道在贤人分上多,故‘修道之谓教’属贤人事。”
【注释】
【译文】
黄以方向先生请教:“《修道说》所讲的‘率性之谓道’属于圣人分内的事,‘修道之谓教’属于贤人分内的事。”
先生说:“平常人也能做到率性,只是率性在圣人分内比较多,因此‘率性之谓道’属于圣人的事。圣人也修道,只是修道在贤人分内比较多,因此‘修道之谓教’属于贤人的事。”
又曰:“《中庸》一书,大抵皆是说修道的事。故后面凡说君子,说颜渊,说子路,皆是能修道的;说小人,说贤知愚不肖,说庶民,皆是不能修道的;其他言舜、文、周公、仲尼至诚至圣之类,则又圣人之自能修道者也。”
【译文】
先生又说:“《中庸》一书,大体上都是说修道的事。因此后面凡是讲君子,讲颜渊,讲子路,都是讲能修道的人;讲小人,讲贤者智者,讲愚者不肖者,讲庶民,都是不能修道的;其他讲舜、文王、周公、孔子等之类至诚至圣的人,则又是圣人中自然能修道的人。”
Footnotes
-
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语自《中庸》首章:“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