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本条论“性”。在王阳明看来,心即性,性即理,心性理都是居于内者,属于本体论范畴。然王阳明并不否定气在心学体系中的作用,其主张性、气不离,乃是以心学立场,以心涵摄气,心主气从。从体用关系出发,气是心(性理)的应化和体现。

问:“‘生之谓性’,告子亦说得是,孟子如何非之?”

先生曰:“固是性,但告子认得一边去了,不晓得头脑;若晓得头脑,如此说亦是。孟子亦曰‘形色,天性也’1,这也是指气说。”

【注释】

【译文】

黄修易问:“‘生之谓性’,告子也说得很对啊,孟子为什么说他不对?”

先生说:“固然是性,只是告子的认知偏离了,不知道问题的关键;如果知道关键的话,像这样说也对。孟子也说‘形色,是天性’,这也是针对气说的。”


又曰:“凡人信口说,任意行,皆说此是依我心性出来,此是所谓‘生之谓性’,然却要有过差。若晓得头脑,依吾良知上说出来,行将去,便自是停当。然良知亦只是这口说,这身行,岂能外得气,别有个去行去说?故曰‘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气亦性也,性亦气也,但须认得头脑是当。”

【译文】

先生又说:“凡是人信口说话,随意行事,都说这是从我心中的本性出来,这就是所谓的‘生之谓性’,然而这就有很多过失差错。如果知道关键性的本质,从我良知上说出来,做出来,就自然正确。然而良知也只是凭口说,凭身体力行,怎能从外获得气,另外有个去做、去说的呢?因此程颐先生说‘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气也是性,性也是气,只是前提必须恰当把握为学关键。”

Footnotes

  1. “形色”二句:语自《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