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本条论“性”。阳明心学之性即是良知,即是本体上的至善无恶的性。在阳明心学,理内化于心,故并无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的区别。本条所讲之性是后天熏染的习性,而非“性相近”“性善”的本质之性。
“夫子说‘性相近’1,即孟子说‘性善’,不可专在气质上说。若说气质,如刚与柔对,如何相近得?惟性善则同耳。人生初时,善原是同的,但刚的习于善则为刚善,习于恶则为刚恶;柔的习于善则为柔善,习于恶则为柔恶2,便日相远了。”
【注释】
【译文】
“孔子主张的‘性相近’,也就是孟子主张的‘性善’,不能仅从气质上说性。若从气质上说,比如刚与柔相对立,岂能相近?唯性善是相同的。人刚出生时,善原本是相同的,只是气质刚的人受善的影响就成为刚善,受恶的影响就成为刚恶;同理,气质柔的人受善的影响就成为柔善,受恶的影响就成为柔恶,这样,性的分离就会越来越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