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本条阐发阳明心学的心物关系。在王阳明看来,心与物是体用关系,物是心的发用,体用合一。致得心体中和,名物度数自在其中,无须别处一个心去讲求,如此才能达到“不器”的境界,不离于物而又超然于物。在根本上,王阳明所强调的是以心为体,以心为标准,以及以心摄物,与心相涉。
问:“名物度数1,亦须先讲求否?”
先生曰:“人只要成就自家心体,则用在其中。如养得心体果有未发之中,自然有发而中节之和,自然无施不可。苟无是心,虽预先讲得世上许多名物度数,与己原不相干,只是装缀临时,自行不去。亦不是将名物度数全然不理,只要‘知所先后,则近道’2。”
【注释】
【译文】
陆澄问:“名称、实物、度量、数目,也需要先修习研究吗?”
先生说:“人只要能成就自己的心体,那么具体的作用就自然在心体之中了。倘若心体已经存养得果真有了未发之中,自然也就有发而中节之和,自然是什么都可以做。如果没有这样的心,即使事先能够研究世上许多的名称、实物、度量、数目,与自己原本并不相关,只是临时的点缀装饰,自行不去。这也不是完全不管名称、实物、度量、数目,只要‘知道所做事情的先后顺序,就接近道了’。”
又曰:“人要随才成就,才是其所能为。如夔之乐、稷之种3,是他资性合下便如此4。成就之者,亦只是要他心体纯乎天理。其运用处,皆从天理上发来,然后谓之‘才’。到得纯乎天理处,亦能‘不器’5。使夔、稷易艺而为,当亦能之。”
【注释】
【译文】
先生又说:“人要根据自己的天赋造就自己,才是他所能做的事。比如乐官夔擅长音乐,后稷擅长种植,这是他们的资质天性如此而造成的。造就一个人,也只是要他的心体天理纯粹,运用事物的时候,都从天理上生发出来,然后才可以称为‘才赋’。等到达于天理纯粹的境界,也能不局限于一面的才能,让夔和稷交换才能,应当也是能够做到的。”
又曰:“如‘素富贵行乎富贵,素患难行乎患难’6,皆是‘不器’。此惟养得心体正者能之。”
【注释】
【译文】
先生又说:“例如‘平素富贵就做富贵时该做的事,平素患难就做患难时该做的事’,都是不局限于一面的才能,这只有心体存养得纯正的人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