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本条的题眼在“尽善”二字。王阳明于此可谓以心释《论语》,并有以经解史之意。在王阳明看来,文王和武王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尽善”。从知行合一出发,“行”在某种意义上是检验“善”的标准,武王伐商,表明其未“尽善”,文王未伐纣,表明其“尽善”,故二者之别不在于“行”,而在于“心”。“尽善”即是“尽心”,“尽心”才能“知性”“知天”,即顺理而为。显然,王阳明这里有以“知”统“行”、以“行”验“知”之意,这也正是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内涵与价值所在。

问:“孔子谓武王未尽善1,恐亦有不满意?”

先生曰:“在武王自合如此。”

曰:“使文王未殁,毕竟如何?”

曰:“文王在时,天下三分已有其二2。若到武王伐商之时,文王若在,或者不致兴兵,必然这一分亦来归了。文王只善处纣,使不得纵恶而已。”

【注释】

【译文】

陆澄问:“孔子认为周武王的音乐没有尽善,恐怕对周武王也有不满意的地方吧?”

先生说:“对武王来说,自然应当得到这样的评价。”

陆澄问:“假若周文王没有去世,终归怎么样呢?”

先生说:“文王在世时,已经掌管了天下的三分之二了。武王伐商时,文王如果在世,也许不会兴兵,这余下的三分之一必然也会归于文王治下。文王只是善于与纣王相处,让他无法肆意作恶罢了。”

Footnotes

  1. 孔子谓武王未尽善:典出《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韶》,帝舜之乐。《武》,武王之乐。

  2. “文王”二句:语自《论语·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殁(m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