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本条论良知之体用。体同用异,故理一分殊,月映万川。良知为一,但体认良知的途径很多。故从本源上讲,是由体到用,从功夫上讲,是由用到体。
问:“良知一而已,文王作彖,周公系爻,孔子赞《易》1,何以各自看理不同?”
先生曰:“圣人何能拘得死格?大要出于良知同,便各为说何害?且如一园竹,只要同此枝节,便是大同。若拘定枝枝节节,都要高下大小一样,便非造化妙手矣。汝辈只要去培养良知,良知同,更不妨有异处。汝辈若不肯用功,连笋也不曾抽得,何处去论枝节?”
【注释】
【译文】
钱德洪问:“良知只有一个,可周文王作卦辞,周公写爻辞,孔子作‘十翼’,为什么他们各自的看法不同?”
先生说:“圣人怎能拘泥于死板条文呢?只要从大的方面出自同一个良知,即使各自为说又有什么妨害呢?就像一院竹子,只要长着竹子的枝节相同,就是大同了。如果拘泥于枝枝节节都要高低大小一模一样,那就不是自然造化的奇妙了。你们只要去培养良知,良知相同了,就不妨有其他区别。你们如果不肯用功,就像连笋都长不出来,到哪里去谈论枝节呢?”
Footnotes
-
文王作彖,周公系爻,孔子赞《易》:周文王演八卦而成六十四卦,又系象辞。周公系爻辞。孔子解说《易》,作《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称“十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