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良知具有天理的普遍性和本体的明觉性,良知知善知恶、知是知非,在功夫过程中,不离事事为为。

先生曰:“‘先天而天弗违’,天即良知也;‘后天而奉天时’,良知即天也1。”

【注释】

【译文】

先生说:“‘先天而天弗违’,天就是良知;‘后天而奉天时’,良知就是天。”


“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

【译文】

“良知只是个辨别是非的心,是非只是喜欢厌恶,明白喜欢厌恶就能完全明白是非,只要明白是非就能明白所有万物变化。”


又曰:“‘是非’两字,是个大规矩,巧处则存乎其人。”

【译文】

先生又说:“但‘是非’两个字是大规矩,具体细处则因人而异。”


“圣人之知如青天之日,贤人如浮云天日,愚人如阴霾天日,虽有昏明不同,其能辨黑白则一。虽昏黑夜里,亦影影见得黑白,就是日之余光未尽处。困学功夫2,亦是从这点明处精察去耳!”

【注释】

【译文】

“圣人的良知,就像青天上的太阳,贤人就像多云天空中的太阳,愚人就像阴霾天空中的太阳,虽然有昏聩明亮的不同,它们能辨别黑白的地方是相同的。即使是昏暗的黑夜里,也能隐约看到黑白,那就是太阳的余光没有完全消失的地方。困境中学习功夫,也只能从这点儿光明的地方去精确体察。”

Footnotes

  1. 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语自《周易·乾卦·文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天即良知、良知即天:参见《明儒学案》卷十《姚江学案》黄宗羲语:“先生言致良知以格物,便是先天而天弗违;先生言格物以致其良知,便是后天而奉天时。”

  2. 困学:语自《论语·季氏》:“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