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本条释“诚”。“诚”有两层含义:第一,作为一种状态,指心之本然,如诚是心之本体;第二,作为一种功夫,指使之诚或复其诚,如思诚、诚之。这两层含义古人早有发明,王阳明于此并无新的发明。可见,王阳明之本意并不在于释“诚”,而是意在调和荀子和先儒。故王应昌说:“究竟寡欲离不了诚。先生为荀子、明道说合,亦是自家要与紫阳(朱熹)息争。”
志道问1: :“荀子云:‘养心莫善于诚2。’先儒非之3,何也?”
先生曰:“此亦未可便以为非。‘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体,便是思诚的工夫。明道说‘以诚敬存之’4,亦是此意。《大学》‘欲正其心,先诚其意’。荀子之言固多病,然不可一例吹毛求疵。大凡看人言语,若先有个意见,便有过当处。‘为富不仁’之言5,孟子有取于阳虎6,此便见圣贤大公之心。”
【注释】
【译文】
志道问:“荀子说:‘养心没有比诚更好的了。’程子认为这不正确,为什么呢?”
先生说:“这也不能就认为是错的。‘诚’字有在功夫上谈论的:诚是心的本体,为了恢复心的本体,就是思诚的功夫。程子说的‘以诚敬之心去存养它’,即是这个意思。《大学》中也说了‘要想端正自己的心,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荀子的言论虽然有很多毛病,然而也不能一概吹毛求疵。大体上看待他人言论,如果有先入之见,就会失之过当。‘为富不仁’这句话,是孟子引用阳虎的话,由此就可以看出圣贤的大公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