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条中王阳明把坚持《大学》古本与“学贵得之心”的为学立场统一起来,并以此为基础反对朱熹的《大学》改本。王阳明于此语气委婉,从论述为学立场出发,反对《大学》改本,显得有理有据,实亦有面对罗钦顺这样的在当时知名的朱子学者,有意调和与朱子学的矛盾。
来教谓某“《大学》古本之复,以人之为学但当求之于内,而程、朱‘格物’之说不免求之于外,遂去朱子之分章而削其所补之传。”
【译文】
您在信中教导我说:“恢复《大学》的旧版本,是认为人们做学问只应当在心中探求,而程、朱的‘格物’学说不免要在心外探求,因此删去了朱子的分章,并且削除了他增补的传文。”
非敢然也。学岂有内外乎?《大学》古本乃孔门相传旧本耳。朱子疑其有所脱误,而改正补缉之。在某则谓其本无脱误,悉从其旧而已矣。失在于过信孔子则有之,非故去朱子之分章而削其传也。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1?且旧本之传数千载矣,今读其文词,即明白而可通;论其工夫,又易简而可入,亦何所按据,而断其此段之必在于彼,彼段之必在于此,与此之如何而缺,彼之如何而补,而遂改正补缉之,无乃重于背朱而轻于叛孔已乎?
【注释】
【译文】
我不敢赞同您的话。学问怎么能分内外呢?《大学》的旧版本是孔门传下来的旧版本。朱子怀疑其中有脱漏错误因此改正补齐。对我来说则认为旧的版本没有脱漏错误,所以完全遵从旧版本而已。我的过失在于过分相信孔子,但并不是要刻意删去朱子的分章和增补的传文。做学问最可贵的是用心,如果心里认为不对,即使是出自孔子的话,也不敢苟同,何况是那些并不如孔子的人呢?如果求之心里认为正确,即使是出自平庸人的话,也不敢认为是错的,何况是出自孔子的话呢?而且旧版本已经流传了数千年,现在去读那些文词,就明白通顺;讨论其中的功夫,又简易而可以入手,又有什么根据断定这一段一定在那里,那一段一定在这里,以及这里怎样缺了东西,那里应该如何增补,就这样改正补齐旧的版本,恐怕就成了对违背朱子的认知很看重,对反叛孔子的论道却看得很轻了吗?
Footnotes
-
“求之”四句:此四句表达的主张与朱熹的观点形成鲜明对比,如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九对待孔子的言语态度:“圣人说话,磨棱合缝,盛水不漏。”《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四对待儒家经典的主张:“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