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本条释“事上磨炼”功夫。事上磨炼不在于“事”,而在于“心”,或可说在事上磨炼心,是在“有事”上做“无事”的功夫。因此,事涵摄于心,事上磨炼在根本上就是磨心,就是在做“必有事焉”的功夫,念念不忘明心致知。做“无事”的功夫,即是要依良知而行,复心体之本然宁静,不要自私用智,做助忘之功。刻意培养,毁誉得丧,执于善恶都是不合知行合一的功夫要求的。

来书云:“事上磨炼,一日之内不管有事无事,只一意培养本原。若遇事来感,或自己有感,心上既有觉,安可谓无事?但因事凝心一会,大段觉得事理当如此,只如无事处之,尽吾心而已。然乃有处得善与未善,何也?又或事来得多,须要次第与处,每因才力不足,辄为所困,虽极力扶起,而精神已觉衰弱。遇此未免要十分退省1,宁不了事,不可不加培养。如何?”

【注释】

【译文】

来信写道:“存养要在事上磨炼,一天之内,不管有事没事,都要一心培养本体。如果遇到事情有了感触,或者自己有了感触,心里既然有了感觉,怎么能说无事呢?只是根据情况仔细考虑一会儿,大体觉得事理应当如此,只当做没什么事一样对待,尽我的本心罢了。然而仍然会有处理得尽善和未尽善,为什么呢?另外,又有时事情来得多,需要按顺序处理,常常因才力不足,就被事情所困扰,即使极力坚持也感觉精神已经疲惫衰弱。遇到这些情况未免要退下来反省自己,宁肯不做完事,也不能不存养本心。这样对吗?”


所说工夫,就道通分上也只是如此用,然未免有出入在。凡人为学,终身只为这一事。自少至老,自朝至暮,不论有事无事,只是做得这一件,所谓“必有事焉”者也。若说“宁不了事,不可不加培养”,却是尚为两事也。“必有事焉而勿忘勿助”,事物之来,但尽吾心之良知以应之,所谓“忠恕违道不远”矣2。凡处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顿失次之患者,皆是牵于毁誉得丧,不能实致其良知耳。若能实致其良知,然后见得平日所谓善者未必是善,所谓未善者却恐正是牵于毁誉得丧,自贼其良知者也3

【注释】

【译文】

所说的功夫,对于道通你这样的人来说,也就是这样用了,然而未免还有些出入。凡做学问的人,终身只做这一件事。从小到老,从早到晚,不论有事无事,只是做这一件,就是所谓的“必有事焉”。如果说“宁肯不做完事,也不能不存养本心”,却仍然是两件事了。“必有事焉而勿忘勿助”,事物来临,只要尽到我心中的良知来回应它,就是所谓的“忠恕违道不远”了。凡是事物处理得有尽善有未尽善,以及有困扰失序的问题的,都是因为在意毀誉得失,而不能切实的致良知。如果能够切实的致良知,然后看到平日里所谓善的未必是善,所谓不善的未必不善,恐怕正是因为在意毁誉得失,自己毁掉了自己的良知。

Footnotes

  1. 退省(xǐng):语自《论语·为政》:“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2. 忠恕违道不远:语自《中庸》第十三章:“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3. 贼: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