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本条承上条而言,经、史以明道,何故史中有善恶?王阳明以“示法”“杜奸”的目的论分别释之,最终仍指向明道。这种解释进路与王阳明“致良知”功夫的逻辑思路是一致的。至于王阳明解释孔子于《诗》不删《郑》《卫》,显然并无考据,但却肯定了孔子的一贯家法,也就是肯定了经、史明道的主旨,体现了阳明心学“立其大”的为学头脑和解经方法。

又曰:“‘五经’亦只是史。史以明善恶,示训戒。善可为训者,时存其迹以示法1;恶可为戒者,存其戒而削其事以杜奸。”

爱曰:“存其迹以示法,亦是存天理之本然;削其事以杜奸,亦是遏人欲于将萌否?”

先生曰:“圣人作经,固无非是此意。然又不必泥着文句。”

【注释】

【译文】

先生又说:“‘五经’也只是史书。史书的目的是用来辨明善恶,明示劝诫的。善可以被用作训诫的,这是保存善事来教导世人,让他们效法;恶可以被用作鉴戒的,这是保存这种告诫而删削恶事本身,以杜绝类似邪恶之事发生。”

徐爱说:“保存善事来教导世人让他们效法,也是存养天理的本源;删削恶事本身杜绝邪恶发生,也是为了将人的私欲遏制在将要萌发的状态吗?”

先生说:“圣人著述经书,无非就是这种意图。但也不必拘泥于文句。”


爱又问:“恶可为戒者,存其戒而削其事以杜奸,何独于《诗》而不删《郑》《卫》2?先儒谓‘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3,然否?”

先生曰:“《诗》非孔门之旧本矣。孔子云:‘放郑声,郑声淫4。’又曰:‘恶郑声之乱雅乐也5。’‘郑、卫之音,亡国之音也6。’此是孔门家法。孔子所定三百篇,皆所谓雅乐,皆可奏之郊庙,奏之乡党7,皆所以宣畅和平,涵泳德性8,移风易俗,安得有此?是长淫导奸矣。此必秦火之后,世儒附会,以足三百篇之数。盖淫泆之词,世俗多所喜传,如今闾巷皆然。‘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是求其说而不得,从而为之辞。”

【注释】

【译文】

徐爱又问:“恶可以被用作鉴戒的,保存这种告诫而删削恶事本身,以杜绝邪恶发生,为什么唯独不删削《诗经》中的《郑风》和《卫风》?先儒所说的‘恶事可以惩戒人的纵欲放荡之志’,是这样吗?”

先生说:“《诗经》已经不是孔门原来的版本了。孔子说:‘要禁绝郑声,郑声是靡靡之音。’又说:‘厌恶郑声扰乱雅乐。’‘郑、卫的音乐,是亡国之音。’这是孔门家法。孔子修订的《诗经》三百篇,都是所谓的雅乐,既可以在祭祀天地祖先时演奏,也可以在乡党群民之间演奏,都是宣讲平和,涵养德行,移风易俗,怎么会有这些诗在其中呢?这就是助长淫乱导致奸恶了。这些诗必定是秦始皇焚书之后,当世的儒者附会而成,以补足三百篇的数量。而淫靡之词,世间俗人大多喜欢传诵,如今街巷皆知了。‘恶事可以惩戒人的纵欲放荡之志’,是欲求解释而无法解释,不得已才这么说的。”


徐爱跋

【题解】

本条为徐爱为所记语录作的跋,主旨在于总结阳明心学功夫。综合前文可知,徐爱认为虽然“格物”与“诚意”语出《大学》,“明善”与“诚身”语出《中庸》,“穷理”与“尽性”语出《周易·说卦》,“道问学”与“尊德性”语出《中庸》,“博文”与“约礼”语出《论语》,“惟精”与“惟一”语出《尚书》,但王阳明的“心与理一”“知行合一”的格物新说,可以将这些思想通贯起来。

爱因旧说汩没9,始闻先生之教,实是骇愕不定,无入头处。其后闻之既久,渐知反身实践,然后始信先生之学为孔门嫡传,舍是皆傍蹊小径、断港绝河矣!如说“格物”是“诚意”的工夫10,“明善”是“诚身”的工夫11,“穷理”是“尽性”的工夫,“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工夫12,“博文”是“约礼”的工夫,“惟精”是“惟一”的工夫:诸如此类,始皆落落难合,其后思之既久,不觉手舞足蹈。

【注释】

【译文】

我因为受旧的学说的影响较深,刚刚听闻先生教诲的时候,着实惊骇不定,茫然没有头绪。后来受教先生时间长了,渐渐知道要自己亲身践行,然后才相信先生的学问,是孔门嫡传的学说,其他都是旁门左道,断港绝河!例如先生说“格物”是“诚意”的功夫,“明善”是“诚身”的功夫,“穷理”是“尽性”的功夫,“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功夫,“博文”是“约礼”的功夫,“惟精”是“惟一”的功夫。诸如此类论说,开始觉得都过分邈远很难实现,后来思考得久了,不知不觉领会学旨,手舞足蹈起来。


右曰仁所录13

【注释】

【译文】

以上是徐爱所录。

Footnotes

  1. 时:通“是”。

  2. 《郑》《卫》:《诗经》之《郑风》与《卫风》。

  3. 先儒谓“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朱熹在《论语章句集注·为政》中说:“凡诗之言,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其用归于使人得其情性之正而已。”志,心志。

  4. 放郑声,郑声淫:语自《论语·卫灵公》:“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5. 恶郑声之乱雅乐也:语自《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雅乐,纯正典雅的音乐。

  6. “郑、卫之音”二句:语自《礼记·乐记》:“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

  7. 乡党:同乡,乡亲。

  8. 涵泳:浸润,沉浸。

  9. 旧说汩(gǔ)没:沉没于旧说,或指程朱之学。

  10. 格物、诚意:语自《大学》首章:“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1. 明善、诚身:语自《中庸》第二十章:“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12. 道问学、尊德性:语自《中庸》第二十七章:“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朱熹注云:“尊德性,所以存心而极乎道体之大也。道问学,所以致知而尽乎道体之细也。二者修德凝道之大端也。”意谓既虚心学习探究事理,又恪守道德规范。

  13. 右曰仁所录:南本作“门人徐爱曰仁录”,此后有小段文如下:“曰仁所纪凡三卷,侃近得此数条,并两小序,其余俟求其家附录之。正德戊寅春,薛侃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