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清心寡欲即存天理、去人欲,阳明心学亦主张如此,只是在具体功夫上与朱子学有所不同。但王阳明认为,为养生而清心寡欲,就是有了执念,便不合知行合一了。
来书云:“养生以清心寡欲为要。夫清心寡欲,作圣之功毕矣。然欲寡则心自清,清心非舍弃人事而独居求静之谓也。盖欲使此心纯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耳。今欲为此之功,而随人欲生而克之,则病根常在,未免灭于东而生于西。若欲刊剥洗荡于众欲未萌之先,则又无所用其力,徒使此心之不清。且欲未萌而搜剔以求去之,是犹引犬上堂而逐之也1,愈不可矣。”
【注释】
【译文】
来信写道:“养生关键的是清心寡欲。清心寡欲,是做圣人功夫的大全。然而寡欲心就能自然清明,清心并不是说要舍弃人事,而隐居独处来追求宁静。大概是要让此心纯然天理,没有一点儿私欲。现在要做这种功夫,随着私欲的生发来克制它,但病根仍旧常在,未免东边的克制掉了西边的又生发出来。如果想在各种私欲萌发之前就把它们砍剥洗荡干净,又不知从何处用力,只是使自己的心不清明。况且在私欲产生前四处搜寻并清除它,就好像是把狗带上厅堂再赶它出去,就更加不行了。”
必欲此心纯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此作圣之功也。必欲此心纯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非防于未萌之先,而克于方萌之际不能也。防于未萌之先,而克于方萌之际,此正《中庸》“戒慎恐惧”、《大学》“致知格物”之功。舍此之外,无别功矣。夫谓“灭于东而生于西”“引犬上堂而逐之”者,是自私自利、将迎意必之为累1,而非克治洗荡之为患也。今曰“养生以清心寡欲为要”,只“养生”二字,便是自私自利、将迎意必之根。有此病根潜伏于中,宜其有“灭于东而生于西”“引犬上堂而逐之”之患也。
【注释】
【译文】
一定要使此心纯然天理,而没有一点儿私欲,这是做圣人的功夫。一定要使此心纯乎天理,而没有一点儿私欲,不做到在私欲还没萌发之前就防范,将它克治在即将萌发的时候,就不行。在私欲还没萌发之前就防范,将它克治在即将萌发的时候,这正是《中庸》“戒慎恐惧”、《大学》“致知格物”的功夫。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功夫。所谓“东边的克制掉了而西边的又生发出来”“把狗带上厅堂再赶它出去”,是自私自利、刻意追求造成的结果,而不是克治荡除本身的问题。现在说“养生最关键的是清心寡欲”,就“养生”这两个字,就是自私自利、刻意追求的根源。有这个根源潜伏在其中,就会产生“东边的克制掉了而西边的又生发出来”“把狗带上厅堂再赶它出去”的问题。